第21章 彪悍的周二姐(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也许和戚继光、李成梁影响力的消长有关。
  戚继光抗倭名声虽大,调至北方,却并无多少实战机会。
  而与此同时李成梁在辽东却屡建战功。
  万历初年,李成梁名声反而远远超出戚继光。
  到张居正死后,因为戚继光和张居正的密切关系,文官集团弃用戚继光,重用李成梁。
  李成梁子孙家丁遍布军中。
  北方军队,受李成梁一系习气影响甚大。
  将领多是以重金豢养家丁为依仗,以骁勇行险为本领,以获取丰厚物质回报为动力。
  所以戚继光这一整套制度化的选兵、练兵、带兵的方法,对北方将领来说并没有多少实践的兴趣。
  练兵的将领,未必是带兵的将领。
  练好的兵,可能就是为别人的功名做嫁衣裳。
  只有家丁是直接附属于将领。
  将领如果被罢免,他的家丁还在,那一旦被重新启用,那依旧可以在短时间内表现出战力。
  李成梁这一系的将领,性子粗野,私心重。
  兴起时,受功名刺激,骁勇敢战。
  带领军队,多凭利诱收买,军纪不好,但也确实建立不少功勋。
  富贵已得后,又迅速腐化溃烂,直至不可收拾。
  但风气形成已久,后面的将领往往又是重复同样的循环。
  阎应元作为北方卫所子弟,却对戚继光的兵法感兴趣,这应该说确实与众不同。
  但以他的位置和可能出路而言,也确实似乎没什么用。
  历史上他先管仓库,后来去江阴做典史,也是小吏而已。
  直到清军南下攻城,他的军事才能才得以展现,只可惜守卫孤城,结局注定。
  朱由简浮想联翩,心情也澎湃起来,拳头不自觉地攥紧,暗忖:
  “现在自己在这里,阎应元的命运、大明的命运都会不同。”
  阎应元听见朱由简轻呼“鸳鸯阵”,眉毛微微跳动,抬眼向朱由简瞥了一眼。
  但随即又移开视线,神色如常。
  他召集附近少年,操演《纪效新书》中的阵法,已经有一段时间。
  这完全出于他个人的兴趣和志愿。
  他自己也不认为这能有什么用。
  闯来这里旁观的人,其实并不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