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方以智,邓玉函和罗雅谷(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崇祯向方以智微笑点头,表示嘉许。
  又皱眉问道:“刚才徐先生不是说翰林院庶吉士金声也在么?”
  对这个问题,徐光启也不知道原因,把询问的目光投向方以智。
  他知道方以智和金声交往密切,来观星台之前,应该就和金声在一起。
  方以智连忙恭谨答道:
  “禀告陛下,正希先生临时被一个和尚叫去,看新制的战车去了。”
  朱由检知道正希是金声的字。那和尚想必就是喜谈军事的申甫。
  他点点头,就不再继续问了。
  最后徐光启指着两个西洋人。
  介绍说那个五十多岁的叫邓玉函,三十多岁的是罗雅谷。
  两人也都通晓中文。主动对崇祯皇帝做了一番自我介绍。
  邓玉函出生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罗雅谷则是意大里亚人。
  两人都是耶稣会教士,精通多方面的学问,也都是罗马山猫学院的院士,对数学历算都有相当深的造诣。
  在西历1619年一起随金尼阁一起抵达大明。
  来大明之后,邓玉函已着有《泰西人身说概》、和王徵合译《远西奇器图说录最》。
  罗雅谷正打算翻译《测量全义》、《五纬历指》等书。
  邓玉函简短介绍完毕后,很恭敬地把手上拿的一个单筒望远镜呈给皇帝。
  表示这这个远镜就是自己不远万里从欧罗巴带来的。
  当时他还是特地托米兰的红衣主教雷德里克搜寻得来。
  邓玉函特别强调远镜在泰西都是创制未久之物,在欧罗巴都可算得上珍贵。
  朱由检知道邓玉函说的是实话。
  望远镜是在1609年发明,距离现在也就二十年都不到。
  以当时的交通手段,欧洲刚发明不满二十年的仪器,就能传入中国,已经算得上很快了。
  更何况邓玉函等人出发离开欧洲是在1618年,那距离望远镜问世才九年时间。
  朱由检接过来,仔细看了一下,只见这个望远镜一端是个凹透镜,另一端是凸透镜,属于伽利略式望远镜,比起后出的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开普勒式望远镜,还是落后一些。
  他放在眼睛上,对着殿外看了一下。
  放大倍数大概有二十多倍。
  足以让远处城楼如同近在眼前。
  在当时确实也可算神奇了。
  他拿了下来,看见邓玉函望向他的殷切眼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