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高才卓识陈仁锡(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由检说的度数之学,自然就是后世所说的数学。
  但在中国古代,数学一词往往指代有神秘主义的算命象数之学,所以他决定最开始还是采用徐光启的用语,打算等后面再直接简称数学。
  王徵略作沉吟,先开口道:
  “臣以为还是当从科试着手。若是在科试中把格理学,度数学作为必考内容,何愁天下士子不精研此道?”
  徐光启、方以智点头称是。熊明遇拈须沉吟。
  “诸位爱卿的意见与朕不谋而合”朱由检微笑道,“恰好昨日也有人向朕建议变革科举。”
  他这么一说,徐光启、王徵等人也起了好奇心。
  王徵问道:
  “不知是何许人给陛下建议?这变革具体内容又是什么?”
  朱由检正要回答。
  却听外面传来上台阶的杂沓脚步声。
  有人来了?
  听动静,上来的人还不少。
  朱由检心念一动。
  是陈仁锡、温体仁来了?
  其他人此时听到脚步声,也都扭头向外看去。
  片刻间,只见高文彩领着三个官员从台阶顶端的出口处,先后冒出头来。
  最当先的官员,身形高大瘦削,从额头皱纹来看约莫五十多岁的年纪。
  两道眉毛如浓黑色的扫把,眼角细长,颧骨高耸,鼻子如同一个细长瓶,唇须浓密下垂,颏下胡须却稀疏而短。
  胸前的补子上绣着锦鸡,这显出此人是二品文官的尊贵身份。
  殿内众人都认出来,此人正是礼部尚书温体仁。
  跟在后面的一人,四十多岁,身形矮而微胖,面容圆润。两道眉毛两端高扬,斜斜向中间汇聚,
  唇须稀疏,两腮和下巴上的胡须却连成一片,浓密下垂到胸口。
  胸前补子上绣着鹭鸶,这是六品文官的标志。
  徐光启、朱由检认得他是翰林院侍讲陈仁锡。
  第三个官员个子中等,须发微白,年龄似乎是三人中最大的。
  嘴唇旁有颗黑痣,两只眼睛颇小,眼角布满细纹,但眸子却颇有神彩。
  看年纪将近六十岁了。
  胸前的补子上绣着“鸂鶒”,说明他是七品官员。
  却是三人中品级最低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