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对京营的长久规划(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往京操制度,之所以难以推行持久。在于赴京操练的将官士兵,只有烦难劳苦,却并无足够的回报。尤其是文贵武贱的风气之下,赴京操练,只是长途奔波去表演一番,对将士前途,却并无任何好处。”
  “若是全天下的将士都能把曾经加入过京营,视为最荣耀之经历,则情形自然不同”
  “臣建议可在国子监下建立军校。
  “在京营任职下层将官,三年期满后,可优先进入国子监军校。”
  “军校学成,且表现优秀者,走武职可为大将、为都督。转为文职,可为尚书,可入内阁。”
  “即便不入国子监军校,有京营履历的其他将官,也可规定升迁时优先考虑”
  “有京营履历的将官转为文职,可更容易成为地方和朝廷主官。”
  “有京营履历的士兵退役之后,有更好的职位安排。”
  “京营军士有更丰厚的军饷。”
  “如此种种规定之下,加入京营自然会成为地方军队争抢的目标。”
  “而且臣以为,营兵常驻京城,必须三年一换。将官有升迁转调之望,士兵也有回乡之日。若是一入京营,终身留驻,那终究会腐化。”
  听到这里,朱由检连连点头,觉得阎应元说的,确实可行,道:
  “三年一换甚好,只是若一下全换,容易骚动。京营三大营:五军营、神枢营、神机营。每年换一个营,三年正好全部轮换。如遇有军情征调支援,也只需派出其中一营即可。三营互相制约,也可防止意外。”
  阎应元点头表示同意。随即补充道:
  “京营当为震慑四方的野战之师。
  “若是守城,可另设京城民军,与京营分开训练。守城之兵可用京城本地居民为兵。这需全面清查京城人口,理清职业,查清壮丁人数,打造登记簿册。抽选壮丁,做守城训练。
  “若紧急时,民军也可为京营后备。如此可为万全之计。”
  朱由检看向阎应元的目光满是欣赏之色:
  “卿真是大才,清查人口之事,也确实紧要,不仅京城人口需清查,全大明人口都需清查。此事待朕和户部商量后,必须推行!”
  阎应元沉吟片刻之后又说道:
  “还有火器一事,陛下也当留心。建虏最畏者,我大明之火器。
  “戚少保曾言‘弓矢远不如火器,命中不如鸟铳’
  “若我大明能善用火器,克制夷虏骑射,事半功倍。”
  “但用火器需制作精良。
  “器械不精,使用之时,反受其害。故戚少保又言‘火器不精不如无’”
  朱由检点头道:“卿提醒的是,火器之事,朕也会想法解决。”
  阎应元告辞后。
  朱由检略一思索,便想到了一个人。
  前不久,浙江道御史汪起元上疏推荐毕懋良、毕懋康、余懋衡、倪思辉等人。
  朱由检知道毕懋康是《军器图说》的作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