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火器,征收酒税初步成果(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我大明管制宽松,官府征用的工匠铸炮造枪,往往敷衍塞责,良莠不齐。”
  “但粤东一代,民间工匠自己铸造枪炮贩卖给外夷,质量精绝,红毛夷狄也不能过之,此事赵常吉就已说过。”
  朱由检有些疑惑地问道:“赵常吉是谁?”
  “就是写《神器谱》的赵士祯,改进创制过多种火器。”毕懋康答道
  “原来是他啊。”朱由检恍然。
  对赵士祯他还是知道的。
  毕懋康道:
  “就是他。赵常吉在《神器谱》中就曾说‘尝闻东西两洋贸易,诸夷专买广中之铳。百姓卖与夷人者极其精工;为官府制造者便是滥恶。’”
  他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似乎对这种状况也有些无奈。
  朱由检皱眉道:
  “若说为官府造,就滥恶,为何建虏强征匠人,所造兵器却极精良?西洋人也未尝没有官造火器。以朕看,此事还是我大明法度过于宽纵。再者匠人也不得足够报酬。”
  关于火器质量的问题,朱由检其实也思考过。
  当时人以及一些后代历史学家,强调的原因,什么明朝火器制造因为是官办,所以就质量低劣。
  不过是不动脑子的陈词滥调。
  照这么说,后世也有不少个兵工厂是国企,质量就一定低么?
  更何况历史上,崇祯皇帝也设立过内廷的兵器盔甲厂,按记载,质量极佳。
  只可惜发生火药爆炸事故,炸毁了不少。
  关键还是法度严明与否!
  他略一沉吟,说道:
  “以后当从两面着手,把偷工减料,制造兵器滥恶的,张榜示众,严刑处之。兵器制造优良者,可给予功名出身。按优劣,赏以功名爵位。国初尚有营造匠人升为工部尚书之例。如今亦可如此。”
  “工匠也可举报官员贪墨侵吞工料银钱,若举报属实,则将犯事官员财产抄没,一半赏赐给告发者。”
  毕懋康点头道:“陛下之法甚好。”
  朱由检看了毕懋康一眼道:
  “毕先生,你不妨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监管军器局,把火器制造之事彻底整顿一番。
  “南方工匠技艺精良,那便去南方招募,不可吝惜银两。还有军器制造,不可只集中于一地。除京师之外,还可再择四处兴办军器厂。京师军器局还可招募各类有奇思巧想的人才,设计新型火器和兵器。实用的再推广。”
  “尤其是你说的自生火铳,当用心制造,不断改进,以便大规模推广。朕后续会给你拨足够银两。”
  毕懋康低头拱手道:“领命。”
  见完毕懋康之后,朱由检回乾清宫休息。
  第二天,他又召茅元仪入宫议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