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都是不能出城的,陆瞻肯定在城里,小县城地方也不大,只要家里仆从出现在街头寻医,他肯定会收到消息。收到消息他也肯定会回来的,夫妻七年,虽然不曾交心,但她知道,他这点良心还是有的。
  “娘子!娘子!”
  话音刚落,门外突然就有人冲了进来。
  一个十八九岁婢女打扮的少女喘着气停在门下,激动的脸上布满着欣喜的光芒:“娘子,公子回京了!就在刚刚京城来了人,公子见过他们就随他们一道进京了!如今应已经出了城,他打发奴婢回来嘱告娘子,让娘子好生照顾着两位哥儿,切莫出差错!”
  宋湘倏然抬头:“……你再说一遍?”
  丫鬟仍处在兴奋之中,完全没察觉到她的异样:“奴婢说公子回京了,是王妃派人来接的——这是好事啊娘子!公子恢复身份有希望了!”
  宋湘望她半晌,蓦地扯了下嘴角。
  “所以也就是说,他撇下我们母子,一声不吭地独自回京奔他的前程去了,是么?”
  丫鬟愣住:“娘子……哎,娘子你怎么了?娘子!”
  ……
  第1章 乡野女子
  “出身乡野”这样的词从宋湘自己嘴里说出来,自然是带点自嘲的意味。
  宋家是燕京人,算不上大户人家,也称不上世代书香,但祖上积累了些薄产,子弟耕读两不误。
  她祖父是举人,父亲宋裕天资聪颖,少年时曾外出游历过两年,后来回家苦读,十六岁中举,十九岁便中了进士,成为家里的骄傲。
  宋裕相貌也十分出众,要不是当时已经成亲,否则被点个探花只怕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不是宋裕自夸,也不是宋湘过后臆测,而是她的公公晋王殿下有一次在跟他们聊家常时亲口说的。
  晋王礼贤下士,重信重义,又是皇帝唯一特许留在京中开府的皇子,想来他的话是可信的。
  可惜宋裕身体欠安,少时溺过水,留有不足之症。在翰林院呆了几年,宋湘十岁那年祖母过世,他正好丁忧养病,十二岁时他过世,留下宋湘和母亲以及幼弟孤儿寡母地度日,还有留下祖母主持分家时给他们的三十亩田地。
  但由此可见,宋家并非白丁。
  宋湘的外曾祖父原是个草莽,后来随了天下大势,加入先帝起兵队伍里成了名小将领,挣了点功勋。
  但因为闲散惯了,平生的乐趣只在于打抱不平,因而在仕途上并没有什么野心,官至五品武德将军,掌了个卫所后就再也不肯往上爬了。
  外曾祖过世后,宋湘外祖父虽然一身本事,却因为受家风薰陶,索性也只在营中挂了个虚职,平日就交朋结友。生儿育女上也不甚用心,统共就只有一儿一女。由于爱交结,家产也没掌出个名堂来。
  那年带女儿进京,丫头看上了德顺门下宋家的大郎,为了达成她的愿望,宋湘的外祖父看着账薄上越来越少的入账,家产传男不传女那套他也懒得理会了,送女出阁时一碗水端得死平死平,家产分割得连一块银锭都跟儿子称平了才收手。
  所以就算从母族这边来说,宋湘也不见得没有人疼。
  有祖母分给的房屋字画和三十亩田,以及母亲带过来的银钱傍身,再加俸禄,宋湘一家比上不足,比下也有余。
  虽然在郑家那样氛围里长大的母亲郑容同样也不知道掌家理财为何物,也根本没见识过怎么掌家,家底在不断变薄,但借宋裕进士官身之便,他过世之后,宋湘一家被免去了赋税,母子三人在京城内外,在堪称盛世的百姓富余的当下,也还算是过得安稳。
  宋湘容貌出众,少时上街,每每都能收获一大堆人的注目礼,兼之自幼由博学的父亲亲自教育栽培,亲厚大方,知书达礼,按照预想,怎么着也要嫁上个品行好,有前途的夫君,生儿育女,安安稳稳地度过这辈子。
  但世事总是难如人意。七年前她在菜园里把昏倒在地的陆瞻带回了家,然后就被闻讯赶来的晋王重谢,接着又被请旨赐婚。
  宋湘从没想过沾上的会是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世间麻雀变凤凰的事例也有不少,但像宋湘这么轻松变凤凰却不多。
  她们这样的小户人家,纵然衣食无忧,也受人尊敬,但跟皇亲贵胄,尤其是晋王府相比,那还是完完全全不在一条线上的。说句“出身乡野”,也不算埋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