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俗风物(4 / 7)
在通常情况下,对王后的选择一般在王室血缘关系内部,尤其是法老的亲姊妹。这就和我们现在的伦理规范丝毫不相容,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乱伦的行为。但古代埃及人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如果亲兄妹或亲姐弟成为夫妻,会使王室的血统更加纯正。
埃及壁画中表现妇女哀悼死者的画面
◎古代的百姓家庭
一般百姓寻找结婚对象主要是通过“阿卡巴”(媒婆)或者亲友的介绍,阿卡巴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受人尊敬,收入也相当可观。她们走东串西,对哪家的男孩子勤快能干,哪家的女孩子长相漂亮、心灵手巧等信息了如指掌,不断地盘算着怎样做好月老,为更多的成年男女牵线搭桥,当然也就能得到较多的谢钱。经过与男方家人的协商后,为女孩子选择未来的夫婿的决定权掌握在女孩子父亲的手里,这与中国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颇为相似。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婚姻大事都由双方家人安排,家人们除了考虑人品和长相外,还要考虑门当户对。
结婚是个重要的日子,婚礼的前一天是古埃及的“哈纳之夜”。新郎、新娘家分别举行庆祝活动,接受亲朋好友的贺喜。婚后第七天,新娘的朋友和亲戚会带着精美的礼品来看望她,祝福她,新娘则以水果和点心来招待闺中好友,共叙昔日的友谊。
古埃及人非常重视婚姻的意义,认为结婚是人生中的重大事情,是精神和身体的归宿。同时,结婚是一种宗教义务,是敬神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家庭必须尽到的责任。虽然一夫多妻制没有被禁止,但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少有人这样做,两个大人和几个小孩组成的家庭成为家庭生活的基本模式。
家是所有人安全的港湾,殷富家庭还会经常举办家庭宴会,以融洽家庭成员或亲戚邻里的关系。有一部文献中描述道:尼罗河畔住着一个叫何卡那可特的富人,他在外地工作时,想起了曾经吃过的一顿团圆饭。他的母亲、妻子、儿孙们皆在座,一家人坐在桌子旁,仆人们端上用芦苇碟盛着的烧鸭和美味的蔬菜。在客厅后的露天厨房,一家人共进美餐,在享受美味食品的同时享受着天伦之乐。
绿洲中的埃及百姓
古代埃及人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他们总是想法子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百姓们大部分时间忙于农事,在繁忙生活的空隙,他们也总能找到开心一刻。古埃及人对离开尼罗河流域到远处探险没有兴致,但郊游尤其是全家郊游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休闲娱乐活动。每当闲暇时节,富有的埃及人携全家一同前往郊外。船或轿子是为家庭重要成员准备的,其他人一律步行。抬轿子的人健步如飞,跟随轿子跑的家属们加快步子才能赶上。一直关在家里的家犬终于得到了撒欢的机会,兴奋地蹦跳到轿子的前边,一会儿又绕到轿子后边。宠物狗的兴奋感染了孩子们,他们于是也丢开平日的拘谨,与心爱的狗追逐嬉闹。大人们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们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孩子们,为孩子的快乐感到自豪和欣慰,自己仿佛也回到了不识愁苦滋味的年少时代。于是,在草色青青的尼罗河畔,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幸福感在原野上生长。
◎奢侈的农村婚礼
现代埃及并没有完全抛却古埃及的近亲结婚习俗,成年的埃及男子一旦到了婚配的年龄,就开始在邻居中,或者母系亲属中选择合适的婚配对象,然后向意中人的父亲提亲,这一点和古埃及一致,女方的父亲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提亲后,如果双方满意,那么就开始商讨陪嫁了。商定了一个数额之后,男方把陪嫁款项的2/3作为聘礼送给女方,随后,就可以在村长的主持下订立婚约了。
埃及人的婚礼场面非常热闹,城市里尚好,最奢华的当属农村的婚礼,整个婚礼时间能持续一个月之久,实在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在埃及农村婚礼之前,男方就要开始大摆宴席了,不仅要有美味的菜肴,还要有丝竹歌舞,而且这还不是一天就结束的盛会,往往是数日的宴请,热闹而盛大。接下来便是迎亲了,这可是一场婚礼的重中之重。与中国新郎去接新娘的习俗不同,在埃及,新娘是要由婆婆接回来的。婚礼当天,新郎的妈妈领着漂亮的马车队到了新娘家,请新娘坐上用昂贵克什米尔毛绸、玫瑰花等装饰的花车上。到了新郎家,自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不必细数,值得一提的是,在埃及的婚礼过程中,有几个必须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在婚礼当天的晚餐后,新郎要由乐队引路去清真寺行礼跪拜,之后才能回到新房,与新娘共饮一杯清水。这倒是有点像中国的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都表示了以后夫妻二人愿意同甘共苦。
这样的一套婚礼程序下来,不仅时间久,更是耗资大,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婚礼也比不上这里的特色吧。
在埃及西部沙漠的锡瓦绿洲,还有一种独特的婚俗。这里的姑娘8岁便会定亲,14岁即可完婚。在这六七年间,小伙子要不断地向女方家赠送礼物。等到结婚的那一天,新娘头上要编结很多发辫,并且其中的一半要由娘家梳编,另一半则是婆家人来完成。最独特的是,姑娘的嫁妆是100件袍裙。所以,每当锡瓦人家生了一个女儿,母亲很早就要开始忙碌她的嫁妆了,毕竟,这么多的袍裙缝制起来也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死者之城
在埃及开罗市的东南部,有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墓地。这里本是安葬爱资哈尔大学毕业生及显赫人物的地方,后来,渐渐成为周围地区的公共墓地。埃及人对于死后的住所的重视从几千年前的法老金字塔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埃及人也不例外,他们依然愿意在生前便安排好死后的住所,于是,在这片公共墓地里,建起了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平房。在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里,死者的亲友纷纷来到这里,悼念死者,安慰亡灵,这也是这座“死者之城”的特殊之处。
现代埃及婚礼现场
埃及的宗教
在埃及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宗教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陪伴着古埃及从古至今。古埃及有4个重要的宗教中心:孟斐斯、底比斯、赫里奥波里斯和赫尔摩波利斯,这里存在着古埃及人建造的神庙和金字塔,承载着古埃及人对宗教的特殊信仰。
◎神和人
孟斐斯是古埃及的中古王朝时期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沿着开罗往南行,30千米外就是古埃及孟斐斯城遗址,古埃及最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就在此处。
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古埃及迁都底比斯。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和陵墓,它们是埃及人最辉煌的成就,也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极致表现。
研究发现,无论是古埃及文献,还是壁画或者文字,都展现了古埃及时期神与人的和谐关系。在埃及人心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的旨意,神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违背了神的旨意,必将受到神的惩罚;当然,如果遵从神的旨意,那么神也会奖励人类。
底比斯塞提一世神庙
◎创世传说
赫里奥波里斯是古埃及的圣地,这里是最古老的太阳神崇拜中心,地位堪比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被埃及人称为“众神之乡”。赫里奥波里斯地理位置就是现今的埃及首都开罗所在地,是当时除孟斐斯和底比斯之外的又一大城市。
据文献记载,创世神学就出现在赫里奥波里斯城。古埃及人始终相信,世界是神创立的,是神改变了世界的混沌状态,万物都是永恒不变的,不同的只是循环方式。
哈特舍普苏特神庙神庙是古埃及最常见的宗教建筑,多以石块砌筑,分带有柱廊的内院、大柱厅和神堂,大门前有方尖碑或法老雕像。哈特舍普苏特是古埃及王国时期唯一的女法老,她的陵寝神庙也是卢克索法老神庙中的佼佼者。
◎永生的世界 ↑返回顶部↑
埃及壁画中表现妇女哀悼死者的画面
◎古代的百姓家庭
一般百姓寻找结婚对象主要是通过“阿卡巴”(媒婆)或者亲友的介绍,阿卡巴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仅受人尊敬,收入也相当可观。她们走东串西,对哪家的男孩子勤快能干,哪家的女孩子长相漂亮、心灵手巧等信息了如指掌,不断地盘算着怎样做好月老,为更多的成年男女牵线搭桥,当然也就能得到较多的谢钱。经过与男方家人的协商后,为女孩子选择未来的夫婿的决定权掌握在女孩子父亲的手里,这与中国古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颇为相似。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婚姻大事都由双方家人安排,家人们除了考虑人品和长相外,还要考虑门当户对。
结婚是个重要的日子,婚礼的前一天是古埃及的“哈纳之夜”。新郎、新娘家分别举行庆祝活动,接受亲朋好友的贺喜。婚后第七天,新娘的朋友和亲戚会带着精美的礼品来看望她,祝福她,新娘则以水果和点心来招待闺中好友,共叙昔日的友谊。
古埃及人非常重视婚姻的意义,认为结婚是人生中的重大事情,是精神和身体的归宿。同时,结婚是一种宗教义务,是敬神的表现,同时也是对家庭必须尽到的责任。虽然一夫多妻制没有被禁止,但实际上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少有人这样做,两个大人和几个小孩组成的家庭成为家庭生活的基本模式。
家是所有人安全的港湾,殷富家庭还会经常举办家庭宴会,以融洽家庭成员或亲戚邻里的关系。有一部文献中描述道:尼罗河畔住着一个叫何卡那可特的富人,他在外地工作时,想起了曾经吃过的一顿团圆饭。他的母亲、妻子、儿孙们皆在座,一家人坐在桌子旁,仆人们端上用芦苇碟盛着的烧鸭和美味的蔬菜。在客厅后的露天厨房,一家人共进美餐,在享受美味食品的同时享受着天伦之乐。
绿洲中的埃及百姓
古代埃及人善于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乐趣,他们总是想法子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加一些色彩。百姓们大部分时间忙于农事,在繁忙生活的空隙,他们也总能找到开心一刻。古埃及人对离开尼罗河流域到远处探险没有兴致,但郊游尤其是全家郊游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休闲娱乐活动。每当闲暇时节,富有的埃及人携全家一同前往郊外。船或轿子是为家庭重要成员准备的,其他人一律步行。抬轿子的人健步如飞,跟随轿子跑的家属们加快步子才能赶上。一直关在家里的家犬终于得到了撒欢的机会,兴奋地蹦跳到轿子的前边,一会儿又绕到轿子后边。宠物狗的兴奋感染了孩子们,他们于是也丢开平日的拘谨,与心爱的狗追逐嬉闹。大人们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们用慈爱的眼光看着孩子们,为孩子的快乐感到自豪和欣慰,自己仿佛也回到了不识愁苦滋味的年少时代。于是,在草色青青的尼罗河畔,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幸福感在原野上生长。
◎奢侈的农村婚礼
现代埃及并没有完全抛却古埃及的近亲结婚习俗,成年的埃及男子一旦到了婚配的年龄,就开始在邻居中,或者母系亲属中选择合适的婚配对象,然后向意中人的父亲提亲,这一点和古埃及一致,女方的父亲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提亲后,如果双方满意,那么就开始商讨陪嫁了。商定了一个数额之后,男方把陪嫁款项的2/3作为聘礼送给女方,随后,就可以在村长的主持下订立婚约了。
埃及人的婚礼场面非常热闹,城市里尚好,最奢华的当属农村的婚礼,整个婚礼时间能持续一个月之久,实在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在埃及农村婚礼之前,男方就要开始大摆宴席了,不仅要有美味的菜肴,还要有丝竹歌舞,而且这还不是一天就结束的盛会,往往是数日的宴请,热闹而盛大。接下来便是迎亲了,这可是一场婚礼的重中之重。与中国新郎去接新娘的习俗不同,在埃及,新娘是要由婆婆接回来的。婚礼当天,新郎的妈妈领着漂亮的马车队到了新娘家,请新娘坐上用昂贵克什米尔毛绸、玫瑰花等装饰的花车上。到了新郎家,自然又是一番热闹景象,不必细数,值得一提的是,在埃及的婚礼过程中,有几个必须完成的事情,那就是,在婚礼当天的晚餐后,新郎要由乐队引路去清真寺行礼跪拜,之后才能回到新房,与新娘共饮一杯清水。这倒是有点像中国的新郎新娘共饮交杯酒,都表示了以后夫妻二人愿意同甘共苦。
这样的一套婚礼程序下来,不仅时间久,更是耗资大,怕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婚礼也比不上这里的特色吧。
在埃及西部沙漠的锡瓦绿洲,还有一种独特的婚俗。这里的姑娘8岁便会定亲,14岁即可完婚。在这六七年间,小伙子要不断地向女方家赠送礼物。等到结婚的那一天,新娘头上要编结很多发辫,并且其中的一半要由娘家梳编,另一半则是婆家人来完成。最独特的是,姑娘的嫁妆是100件袍裙。所以,每当锡瓦人家生了一个女儿,母亲很早就要开始忙碌她的嫁妆了,毕竟,这么多的袍裙缝制起来也是非常耗时耗力的。
◎死者之城
在埃及开罗市的东南部,有一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墓地。这里本是安葬爱资哈尔大学毕业生及显赫人物的地方,后来,渐渐成为周围地区的公共墓地。埃及人对于死后的住所的重视从几千年前的法老金字塔就可以看出,现在的埃及人也不例外,他们依然愿意在生前便安排好死后的住所,于是,在这片公共墓地里,建起了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平房。在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里,死者的亲友纷纷来到这里,悼念死者,安慰亡灵,这也是这座“死者之城”的特殊之处。
现代埃及婚礼现场
埃及的宗教
在埃及5000年的历史文化中,宗教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陪伴着古埃及从古至今。古埃及有4个重要的宗教中心:孟斐斯、底比斯、赫里奥波里斯和赫尔摩波利斯,这里存在着古埃及人建造的神庙和金字塔,承载着古埃及人对宗教的特殊信仰。
◎神和人
孟斐斯是古埃及的中古王朝时期的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沿着开罗往南行,30千米外就是古埃及孟斐斯城遗址,古埃及最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就在此处。
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古埃及迁都底比斯。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和陵墓,它们是埃及人最辉煌的成就,也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极致表现。
研究发现,无论是古埃及文献,还是壁画或者文字,都展现了古埃及时期神与人的和谐关系。在埃及人心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的旨意,神告诉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违背了神的旨意,必将受到神的惩罚;当然,如果遵从神的旨意,那么神也会奖励人类。
底比斯塞提一世神庙
◎创世传说
赫里奥波里斯是古埃及的圣地,这里是最古老的太阳神崇拜中心,地位堪比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匹斯山,被埃及人称为“众神之乡”。赫里奥波里斯地理位置就是现今的埃及首都开罗所在地,是当时除孟斐斯和底比斯之外的又一大城市。
据文献记载,创世神学就出现在赫里奥波里斯城。古埃及人始终相信,世界是神创立的,是神改变了世界的混沌状态,万物都是永恒不变的,不同的只是循环方式。
哈特舍普苏特神庙神庙是古埃及最常见的宗教建筑,多以石块砌筑,分带有柱廊的内院、大柱厅和神堂,大门前有方尖碑或法老雕像。哈特舍普苏特是古埃及王国时期唯一的女法老,她的陵寝神庙也是卢克索法老神庙中的佼佼者。
◎永生的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