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金钱(4 / 5)
亲家老太太也道:“可不是,我们那边,比你们这边还多些,谁家有口剩饭也都往外舍舍。要不让这些人吃着,我们也别想安生。”
顾秀梨的未婚夫家姓耿,在顾家村北边十几里外的八里坪,因为正好靠着帝京往北去的运河,那里的人营生多,比着顾家村要富裕很多。
像耿家,就有两条商船。
不过他们是商家户籍,顾秀梨嫁过去算是低嫁。农人们却并不怎么在乎这些,只要能吃饱饭就行。
大伯娘本来不大愿意,可踅摸一圈,还属这个耿家的长子耿临长得最好,再者大闺女也看上了耿临,最后这亲事就定了下来。
顾老太太在见过耿家的长辈门之后,更是直点头道:“这门亲事作对了。”
两个老太太感叹一番年景,就又说到了儿女亲事上。
亲家老太太突然开口道:“老姐姐,刚才你那个四孙女儿长得可真是好,我看着就喜欢地不得了,给你再说个孙女婿可好?”
顾老太太眼皮一跳,这老妹子可还有一个孙子呢,她不会是想一下子娶走我家两个孙女儿吧?
“那丫头是我老二家的,就她一个姑娘,娇养的很,只怕我也做不了主。”她笑道。
亲家老太太也笑道:“老姐姐,这倒不妨,现在孩子们的婚事,我们这些老的都说不上话,还是得看他们乐不乐意。若是两个相厌的,拧巴在一起也过不好日子。我提这个,却是我们八里坪一等好的人家。这家也姓耿,家里良田有不下千亩,当家的两口儿也都是和善人。这两口单有两个儿子,老大已经娶过了,那老大家也是那种说话细声细气的人。他们家这个老小,长得眉清目俊的。还是个有能耐的,在帝京盘了家铺子做着小生意呢。”
“这样的人家,想来你老二家听了也会同意见见的”,她又道:“见过之后,同不同意就在孩子们了。”
顾老太太笑笑,答应声好。心里却知道老二两口子铁定不会同意,要在之前,这可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一门好亲。
不过现在,翩翩这样能干,不找个顶有本事的,两口子在一起可过不长久。
一时顾焕回来,对顾老太太道:“奶奶,那些人吃过饭大部分都走了。有两个还在那儿赖着,我说了几句他们还不走,也就没管。”
顾老太太点头道:“行,不用管他们,一会儿就走了。”
刚过了午,耿家一行人便赶着车回村去了。
正是饭点,大伯家门前又聚了七八个要饭的。
顾老太太站在门口,大声道:“今天是我们家的喜事,多分些剩菜与你们吃,你们吃过就走吧。”
七八个人都忙不迭跪下磕头,直到:“多谢老太太好心,老太太家也必会越来越好的。”
顾老太太叹口气。
不多久,顾柏和顾攀就抬两桶菜汤出来,二合面的馒头也抬出来不少,让他们自己拿碗舀着吃。
这些人又叫了五六个人过来,一人舀两碗菜汤吃过,便揣着馒头走出了顾家村。
这边顾家人收拾一应东西自是不提,客人虽散欢声笑语犹存。
为了答谢帮忙的人,顾柏又在屋里开了一席,这一场热闹一直持续到天黑。
顾焕现在是一天不摸木头就心里难受,吃过晚饭便又扎进了木工房,片刻后,他沉着脸出来。
见儿子这脸色,大伯娘惊问道:“咋了,有东西不见啦?”
顾焕点点头,“少了一个引水匣子。”
大伯听了忙放下手中的烟斗,问道:“你装的严实不严实?要是有人是特意偷回去琢磨的,你以后这水车做出来还能卖动吗?”
“没事儿”,顾焕在墙根儿边蹲下,回想着这一天,也根本没有什么陌生的面孔进来,再者说外人也不知道他的引水匣子在哪放着啊? ↑返回顶部↑
顾秀梨的未婚夫家姓耿,在顾家村北边十几里外的八里坪,因为正好靠着帝京往北去的运河,那里的人营生多,比着顾家村要富裕很多。
像耿家,就有两条商船。
不过他们是商家户籍,顾秀梨嫁过去算是低嫁。农人们却并不怎么在乎这些,只要能吃饱饭就行。
大伯娘本来不大愿意,可踅摸一圈,还属这个耿家的长子耿临长得最好,再者大闺女也看上了耿临,最后这亲事就定了下来。
顾老太太在见过耿家的长辈门之后,更是直点头道:“这门亲事作对了。”
两个老太太感叹一番年景,就又说到了儿女亲事上。
亲家老太太突然开口道:“老姐姐,刚才你那个四孙女儿长得可真是好,我看着就喜欢地不得了,给你再说个孙女婿可好?”
顾老太太眼皮一跳,这老妹子可还有一个孙子呢,她不会是想一下子娶走我家两个孙女儿吧?
“那丫头是我老二家的,就她一个姑娘,娇养的很,只怕我也做不了主。”她笑道。
亲家老太太也笑道:“老姐姐,这倒不妨,现在孩子们的婚事,我们这些老的都说不上话,还是得看他们乐不乐意。若是两个相厌的,拧巴在一起也过不好日子。我提这个,却是我们八里坪一等好的人家。这家也姓耿,家里良田有不下千亩,当家的两口儿也都是和善人。这两口单有两个儿子,老大已经娶过了,那老大家也是那种说话细声细气的人。他们家这个老小,长得眉清目俊的。还是个有能耐的,在帝京盘了家铺子做着小生意呢。”
“这样的人家,想来你老二家听了也会同意见见的”,她又道:“见过之后,同不同意就在孩子们了。”
顾老太太笑笑,答应声好。心里却知道老二两口子铁定不会同意,要在之前,这可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一门好亲。
不过现在,翩翩这样能干,不找个顶有本事的,两口子在一起可过不长久。
一时顾焕回来,对顾老太太道:“奶奶,那些人吃过饭大部分都走了。有两个还在那儿赖着,我说了几句他们还不走,也就没管。”
顾老太太点头道:“行,不用管他们,一会儿就走了。”
刚过了午,耿家一行人便赶着车回村去了。
正是饭点,大伯家门前又聚了七八个要饭的。
顾老太太站在门口,大声道:“今天是我们家的喜事,多分些剩菜与你们吃,你们吃过就走吧。”
七八个人都忙不迭跪下磕头,直到:“多谢老太太好心,老太太家也必会越来越好的。”
顾老太太叹口气。
不多久,顾柏和顾攀就抬两桶菜汤出来,二合面的馒头也抬出来不少,让他们自己拿碗舀着吃。
这些人又叫了五六个人过来,一人舀两碗菜汤吃过,便揣着馒头走出了顾家村。
这边顾家人收拾一应东西自是不提,客人虽散欢声笑语犹存。
为了答谢帮忙的人,顾柏又在屋里开了一席,这一场热闹一直持续到天黑。
顾焕现在是一天不摸木头就心里难受,吃过晚饭便又扎进了木工房,片刻后,他沉着脸出来。
见儿子这脸色,大伯娘惊问道:“咋了,有东西不见啦?”
顾焕点点头,“少了一个引水匣子。”
大伯听了忙放下手中的烟斗,问道:“你装的严实不严实?要是有人是特意偷回去琢磨的,你以后这水车做出来还能卖动吗?”
“没事儿”,顾焕在墙根儿边蹲下,回想着这一天,也根本没有什么陌生的面孔进来,再者说外人也不知道他的引水匣子在哪放着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