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封朔拍了拍他的肩:“剩下一坛当是赠与你们的,不可豪饮误事。”
  哨兵头子冻得龇了龇牙,拢着脏兮兮的兵甲棉袍道:“小将军放心,咱们兄弟几人,这个月都得指望着靠这几坛酒夜里暖身子,若是只管痛快去喝,隔天夜里怕是得冻死在这里。”
  封朔听他这般说,眉峰微敛,问:“军粮可够?”
  正在烤饼子的哨兵答道:“粮食是够,只不过粗荞面饼子放久了,冻得跟石头一样硬,得在火里烤一烤才能入口。”
  他们说话声极大,姜言意在马背上也听得清晰。
  几个哨兵烤的那黑乎乎的饼子她也看到了,在灰堆里捡起来,焦糊得跟什么似的。
  这样严寒的天气,吃点热乎乎烫嘴的东西胃里才舒坦得起来,守在这里的哨兵是没那个条件了。
  她在打量哨楼那边时,几个哨兵也时不时偷偷打量她,是那种没有恶意纯属好奇的目光。
  这地方偏僻,天寒地冻的,连只野兔都不愿出洞,哨兵们几乎没机会见到年轻的姑娘,姜言意斗篷宽大,帽子也几乎遮住了她半张脸,但娉娉婷婷往马背上一坐,自成一道风景。
  哨兵头子笑问封朔:“马背上的是小将军的新夫人?”
  在他们看来,也只有新婚燕尔的小夫妻,才会在这样的大雪天出城赏雪。
  “夫人”两个字落在封朔耳中格外中听,他侧头看了姜言意一眼,嘴角噙着一丝他自己都没察觉的笑点了头。
  哨兵们不无艳羡地道:“小将军可真是好福气,祝小将军和夫人百年好合。”
  一朝从了军,生死前程都是拿命去搏,今朝还能坐在这里啃几个焦糊的饼子,明日兴许就血溅沙场也不一定。等退了行伍,攒些银钱娶一门亲,生个大胖小子,常在父母膝下尽孝便是他们最大的奔头。
  封朔说了句:“多谢。”
  回去时,姜言意便问封朔:“你们在那边聊什么?”
  一开始声音大她还能听见,后面声音小下去了,她就听不见了,只不过那几个哨兵看了她好几次,似乎在笑着跟封朔说什么。
  封朔撒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在谈驻边防守的事。”
  姜言意虽有疑虑,但也成功被带过了话题,她想起那些哨兵烤的焦黑饼子,问:“军营里何不直接发配粮食给这些偏远哨楼的哨兵,让他们自己煮吃的。”
  封朔回了两字:“麻烦。”
  哨岗那般多,一旦给粮食,那么油盐也得配给,这不是一项小工程,而且一旦有异动,哨兵都得尽快赶回报信,身上揣着饼子,什么时候都能吃。若是发粮食让他们自己煮,锅只有一口,若碰上个什么意外,指不定就有哨兵得饿肚子。
  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总结下来,分发做好的面饼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姜言意感慨道:“这些在哨楼驻防的将士也挺辛苦的。”
  封朔嗓音里说不上是沧桑还是冷硬:“有得吃还不是叫苦的时候。”
  当年南境明翰国攻破边城,断了粮道,树皮草根他都跟着亲兵们啃过,若不是还有一丝残存的理智在,怕是得生啖死去的同袍血肉。
  姜言意曾在西州大营待过一段时间,也知道最底层的将士都不容易,作为一个军营的掌权者,封朔已经尽自己所能去让普通将士吃得饱了,但还想吃得好,这肯定是办不到的。
  他供养的是二十万大军,不是几百几千人。
  姜言意突然想起后世的方便面来,不管是干吃还是泡水吃都能果腹。
  其实在她原来生活的朝代,在汉朝时候也有古代版的“方便面”,乃淮阴侯韩信所发明,称为“踅(xué)面”。
  只不过是用荞面混合面粉烙成锅盖大的薄饼,晒干后切成条,吃时下锅滚沸水,捞进碗里放大油浇辣子即可,虽然只能存放三五天,但也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三军吃饭的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