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女的科举拜官路 第5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前世今生样貌不同,但如今的成就是她日以继夜苦读谋划得来的,灵魂从未改变,都是她自己。
  翰林院与其他衙署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它位于皇宫之内,因此每日上值的时候检查会非常严格。
  许清元收拾好自己,仔细检查过后,跟许长海一起坐车出门。一路上许长海千叮咛万嘱咐,要她收敛脾气,一切以小心谨慎为上,许清元乖乖答应。
  车夫在半道放下许长海后,才又载着她往皇宫方向走去。
  今日的翰林院气氛与往常颇为不同,虽然人人都卧在案桌上写着些什么,但如果仔细看去,就会发现众人的神色很是有趣。
  有的人一脸不耐,不知道在跟毛笔较什么劲,不断让人重新研墨,还频频看向门口;有的人表情还算镇定,只是一张接一张写坏的字纸却暴露了他们的心思不专;还有的人比较无所谓的,没什么厌恶的反应,但对于第一位女同僚也怀抱着十足的好奇心。
  安郸看看左右周围人,淡定地转过头目视前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门口不时有同僚进来,每次都能引起众人瞩目,他们刚开始还疑惑自己是不是穿错了什么,后来坐下后才想起来,原来众人看的根本不是他,是今日新来的女状元。
  时间慢慢过去,眼看快到上值时间,却仍未见到人,众人开始小声交流,猜测许清元会不会第一天就迟到。
  就在此时,翰林院中一直低调行事的安郸却突然离开座位,快走几步上前,迎上一位新进门的女子,他恭敬道:“祝贺您进入翰林院。”
  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多亏有安郸, 许清元还算顺利地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周围人不断投来打量的眼光, 她每次都会对他们回以一个微笑, 然后对方就会有些不好意思地转回头去。
  许清元新上任头一天,感觉十分新鲜。方才她站在翰林院大门口,端详了半天门口的几颗老槐树, 然后迈进大门,穿过登瀛门,这时她才发现翰林院是一个典型的三进四合院。进入主院后, 更是大开眼界。这里不知是由哪位名家设计的,院中草木葳蕤、花植错落有致, 繁盛的植物周围隐隐绰绰露出几处休憩之处,东南角的亭堂, 东北角的小池轩社, 处处精美,充满了文人的巧思。
  院中还摆放着几口陶制官窑大缸, 水面覆着几片绿荷, 二三尾大鱼正游弋其中。廊下青竹挂帘被用红色结绳束起, 风雅自然,井然有序。微风吹过,树木枝叶的摇晃声、鱼儿摆尾的泠泠水声,和着竹帘交错碰撞声,让人心旷神怡。
  问明她编修的身份后, 小吏引着许清元进入编检厅,这里就是她以后的工作地点。
  在此处的修纂、编修以及考进来的庶吉士们主要负责起草诏书及编纂书籍等等, 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忙,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现在负责起草诏书的部门主要是门下省和翰林院, 门下省起草的叫外制,翰林院起草的诏书叫内制。内外有别,一眼便知,门下省起草的诏书重要程度远远比不上翰林院。
  但也不是每个翰林都可以起草诏书,一般来说该工作主要由修纂负责,编修辅佐。除了内制诏书外,祝文、册宝文、册诰文、碑文、谕祭文等也由翰林院负责,可想而知是多么庞大的工作量。更何况还要兼顾史书的修编、校勘,一丝儿都不能出错。万一皇帝一时兴起,要编纂一部专业书籍,那也是翰林院的活。
  许清元坐下后,安郸交给她一本前朝史书:“现如今我们同一批进来的翰林都在忙着勘校《魏书》,这是第三十九册 ,许大人可暂行校对,学士大人到来后应当会对您进行安排。参考用书在过去后堂的书库那边,大人可自行取用。”
  “我明白了,多谢。”许清元感激道,“晌午我请你吃饭。”
  安郸笑:“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话毕,安郸归坐,许清元摊开《魏书》,准备开始工作。
  所谓勘校,大抵就是对史书的字词进行考订,如果有流传下来的有不同版本,还要对两者进行比较考据,证其正误真伪。
  像史书这样的书籍,一般不存在两种版本,所以她的主要工作是校异和订讹。
  虽然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但她大概听说过勘校方法,因此上手还算快,忙起来也就忘了时间,直到五脏庙开始抗议,许清元才看到外面已经日上三竿。
  她跟着安郸到达翰林院中的饭堂时,此处已经人满为患,便略有些惊讶的问:“翰林院竟然有这么多人?”
  安郸笑道:“翰林院除学士一人、侍讲学士二人、侍读学士二人、博士九人、别见及典籍二人外还有六名侍诏,这算是院中固定的人数,此外,就是咱们这些第一甲出身的修纂、编修,进士中选馆留下来的庶吉士,都是没有定额的,这么多年下来,也有五六十人。”
  怪不得呢,看来翰林院的竞争也很激烈,这么多人里不知道最后能进入内阁的有几个。
  翰林院在宫中的好处之一就是伙食非常好,而且不用花银子买,许清元吃的大呼过瘾,但这顿饭应该算是没请,安郸不在意,说以后有空再请也一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