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致富从做彩灯开始 第31节(2 / 4)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沉默,一直没说话的吴建军说:“我有个同学的哥哥原来在蓉城的一个区任职,现在调到别的市去了。他肯定有认识的人,不过就是绕了好几圈,有点麻烦人家。”
坐在一旁的财务说:“我姐夫在蓉城公交公司当科长,不知道他有没有市政府的人脉。”
凤宁想了想,说:“厂长,你是不是和肖主任关系还挺熟的?”
“还行。”吴昌德说。
凤宁说:“我们不妨找他帮忙打听一下,蓉城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肯定归□□门管,这跟肖主任是一个系统的。省里搞这么大的项目,我们地方难道不得借鉴学习一下?肖主任肯定会留意的。”
吴昌德茅塞顿开,一拍大腿:“你说得对啊!说不定咱们市里也要搞什么文化项目呢,我马上就去跟肖主任打听打听。小凤,你这小丫头,年纪不大,脑瓜子够灵活的。”关键是考虑问题面面俱到,完全不像个才十几岁的小姑娘。
凤宁笑了笑,没做声,自己可不是年纪不大,而是经验丰富。
“那我回去画图去了。”凤宁说。
“去吧,画好了给我看看。”吴昌德说。
凤宁出了办公室,松了口气,虽然大家都很懒散,效率低下,但也还是听劝的,希望这个项目真能拿下来吧。
这边还没散会的众人还在议论这事,有人说:“这凤宁年纪不大,但行事风格老练,不像是农村出身的。厂长,你说她是商业局的盛局长介绍来的?他们不会是亲戚吧?”
吴昌德想了想:“盛局跟她应该不是亲戚,盛局帮她,是她救了盛局的儿子。她应该跟肖主任是亲戚,她来参加灯展,是肖主任推荐来的。”
吴建军说:“那她怎么不直接去问肖主任,还让我们去问。”
胡进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就是小姑娘的高明之处,要什么事都她代劳了,让我们这些当领导的脸还往哪里搁。而且这是公事,又不是私事,她肯定不会为我们大家去浪费这个人情。”
吴建军说:“那就是她跟肖主任是亲戚,但也不是特别近的亲戚?”
胡进点头:“我猜应该是这样。”
凤宁并不知道,自己在同事眼中,已经成了肖达的亲戚。
回到工位,其他同事都好奇地问:“厂长找你说什么?”
凤宁笑笑:“说做灯笼的事。又要做几个新灯笼。”
“是你之前那个能够收起来的灯笼吗?”
“不是那个,那个还在询价,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再确定做不做。”凤宁说。
“那又是什么灯笼?用在什么地方的?”
“我也不太清楚,就是按要求先做着。”凤宁没有解释,这事现在就是个企划案,能不能成还不知道,所以还是不要让大家知道的好,免得白期待一场。
凤宁去过蓉城的平行巷子不止一次,自然是知道是什么风格的建筑,所以她根据自己的印象,结合戴师傅的灯笼风格,绘制了几款花灯的样式。
有简单的椭圆形灯笼,有精致复杂的宫灯,还有大气的圆形灯笼。挂在建筑上的灯笼,与把玩的提灯不一样,灯笼要大,造型不能太过奇巧,色彩也不能太过繁复艳丽,否则跟古朴的建筑气质不符。但又不能太简单,起码得让人眼前一亮。
凤宁也不着急,知道这项目真的落实下去,起码也得好长一段时间。这还是建立在这些古建筑本来就有的基础上。
要把这些街区弄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以后这里就是旅游景点,一些破败的房屋要修葺,违章的建筑要拆除,里面还有些住户也要搬出来。平行巷子的很多房子都是公家的,之前被当做一些单位的宿舍,如今要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些住户就要迁到别处去。
房子要招商,还要装修,布置起来都需要时间。
星期五,采购老瞿终于带回来塑料圈的报价消息,塑料厂报的开模价格是800元,生产数量在10000以上,单个塑料圈的价格是7分,数量不足10000,价格是9分。
也就是说,如果做一万个,均摊到每个灯笼的塑料圈成本就到了3角,这还不算灯笼的其他物料成本。而他们厂的灯笼出厂价一般是4角左右。这么一算,是要亏本啊。 ↑返回顶部↑
坐在一旁的财务说:“我姐夫在蓉城公交公司当科长,不知道他有没有市政府的人脉。”
凤宁想了想,说:“厂长,你是不是和肖主任关系还挺熟的?”
“还行。”吴昌德说。
凤宁说:“我们不妨找他帮忙打听一下,蓉城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肯定归□□门管,这跟肖主任是一个系统的。省里搞这么大的项目,我们地方难道不得借鉴学习一下?肖主任肯定会留意的。”
吴昌德茅塞顿开,一拍大腿:“你说得对啊!说不定咱们市里也要搞什么文化项目呢,我马上就去跟肖主任打听打听。小凤,你这小丫头,年纪不大,脑瓜子够灵活的。”关键是考虑问题面面俱到,完全不像个才十几岁的小姑娘。
凤宁笑了笑,没做声,自己可不是年纪不大,而是经验丰富。
“那我回去画图去了。”凤宁说。
“去吧,画好了给我看看。”吴昌德说。
凤宁出了办公室,松了口气,虽然大家都很懒散,效率低下,但也还是听劝的,希望这个项目真能拿下来吧。
这边还没散会的众人还在议论这事,有人说:“这凤宁年纪不大,但行事风格老练,不像是农村出身的。厂长,你说她是商业局的盛局长介绍来的?他们不会是亲戚吧?”
吴昌德想了想:“盛局跟她应该不是亲戚,盛局帮她,是她救了盛局的儿子。她应该跟肖主任是亲戚,她来参加灯展,是肖主任推荐来的。”
吴建军说:“那她怎么不直接去问肖主任,还让我们去问。”
胡进说:“这你就不懂了。这就是小姑娘的高明之处,要什么事都她代劳了,让我们这些当领导的脸还往哪里搁。而且这是公事,又不是私事,她肯定不会为我们大家去浪费这个人情。”
吴建军说:“那就是她跟肖主任是亲戚,但也不是特别近的亲戚?”
胡进点头:“我猜应该是这样。”
凤宁并不知道,自己在同事眼中,已经成了肖达的亲戚。
回到工位,其他同事都好奇地问:“厂长找你说什么?”
凤宁笑笑:“说做灯笼的事。又要做几个新灯笼。”
“是你之前那个能够收起来的灯笼吗?”
“不是那个,那个还在询价,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再确定做不做。”凤宁说。
“那又是什么灯笼?用在什么地方的?”
“我也不太清楚,就是按要求先做着。”凤宁没有解释,这事现在就是个企划案,能不能成还不知道,所以还是不要让大家知道的好,免得白期待一场。
凤宁去过蓉城的平行巷子不止一次,自然是知道是什么风格的建筑,所以她根据自己的印象,结合戴师傅的灯笼风格,绘制了几款花灯的样式。
有简单的椭圆形灯笼,有精致复杂的宫灯,还有大气的圆形灯笼。挂在建筑上的灯笼,与把玩的提灯不一样,灯笼要大,造型不能太过奇巧,色彩也不能太过繁复艳丽,否则跟古朴的建筑气质不符。但又不能太简单,起码得让人眼前一亮。
凤宁也不着急,知道这项目真的落实下去,起码也得好长一段时间。这还是建立在这些古建筑本来就有的基础上。
要把这些街区弄成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以后这里就是旅游景点,一些破败的房屋要修葺,违章的建筑要拆除,里面还有些住户也要搬出来。平行巷子的很多房子都是公家的,之前被当做一些单位的宿舍,如今要开发成旅游景点,这些住户就要迁到别处去。
房子要招商,还要装修,布置起来都需要时间。
星期五,采购老瞿终于带回来塑料圈的报价消息,塑料厂报的开模价格是800元,生产数量在10000以上,单个塑料圈的价格是7分,数量不足10000,价格是9分。
也就是说,如果做一万个,均摊到每个灯笼的塑料圈成本就到了3角,这还不算灯笼的其他物料成本。而他们厂的灯笼出厂价一般是4角左右。这么一算,是要亏本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