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6)(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数数日子京城也有半月滴雨未落,听院里新来的两个丫鬟说京城外的几个州县情况更惨,有的地方连着两个月都没下雨了,很多地里还未收成的庄稼都枯死了,怕是又要闹灾荒。
  温知如恍惚的想起前世也是有这么一回事儿,后来好像连皇帝都亲自祭天求雨了,而且据说还真的灵验了,祭天之后连降了几日的大雨,虽然这一年还是有不少地方庄稼欠收,不过总算没有闹出大的灾情。
  又听得芙翠说舒宁长公主府上的嫡长女下个月就要满十五了,皇上亲赐了朝安郡主的封号,在及笄礼之后准备摆个生辰宴,这两天还约了几个世家的姑娘前去出谋划策,这其中就有钱氏所生的温府五姑娘温知嬿。
  舒宁长公主是太后亲生的女儿,当朝瑞王爷的胞妹,比起那个生母只是个小小才人的明惠长公主身份不知道尊贵多少。
  温知嬿得了这份殊荣,每日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那得瑟的劲儿几乎就要把下巴翘上了天,好像明天她自己也能封了郡主似得。
  温知如一边听着身边丫鬟们絮絮叨叨说着这几日府内府外的新鲜事儿,一边懒懒的翻看着冯嬷嬷送来的账册。
  前世在贤王府他也是当过家的,虽然还不算熟练,对经营的事也并不精通,但小小的账簿还是看得明白。
  沈氏陪嫁来的几处宅子除了有一个离京城实在太远几乎是荒废了,其余的两个都给大姑娘温知娴做了陪嫁,那些田庄什么的都还在,收成只能说不好不坏。还剩下了几间店铺,无非是些绸缎庄、米铺之类。
  钱氏这几年管理着这几个店铺要说中间没有点小动作当然不可能,账面上做得倒还算是漂亮,不过粗略估算这几年她从各个铺子里白拿的货物总也有一两万两。
  温知如当然不可能就凭着这些揣测就跑去钱氏那里要她把钱吐出来,十多年了,这钱说多也真不算多。就当是这么多年她好歹也算是尽心尽力的工钱。
  这几个店铺总的收益,折算到每月就几百两银子,这些钱应付平日开销足够,可真要用起来,也只是九牛一毛。
  温知如这么想着,就又把账簿丢到了一边,回头找刘嬷嬷请个有经验的大掌柜回来帮着管理下,自己也不必费这心思。
  他如今最头疼的,仍旧是缺钱哪!
  一早,他已经派人去各个铺子将这两月的盈余都取回来,数一数也不过四五百两。
  倒不是他有多贪财,只不过重活一次很多事他都想明白了。
  他上辈子就不喜女色,这辈子依然,所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什么的,完全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事。
  步入仕途他当然更不愿意了。
  做官这事儿,多累啊!
  不要说他从小就在诗书上不怎么上心,最爱看的也都是些野史杂记,要考科举定是无望。就算是有了亲爹的庇佑得了一官半职,可伴君如伴虎啊!皇帝已经视他爹为眼中钉了,还怕不盯着自己的错处?万一一不小心落了什么把柄在皇帝手上,还不要连他爹一起遭殃?
  思来想去,还是钱最实在了。
  有了钱他大可天南海北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就算将来小皇帝掌权,他爹的首辅干不下去了,也照样可以舒舒服服的找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过自己的小日子。
  只不过怎么挣钱,倒还真伤脑筋。
  一来他没多少本钱,二来他这辈子加上上辈子也没干过做买卖的事儿啊!
  温知如刚用了午膳,屏退了伺候的丫鬟,躺在贵妃榻上正发愁。为了钱的事儿他已经思考了三四天了。
  刘嬷嬷这时候捧着两个包袱跨进门来。
  姑娘,您前些日子吩咐要的衣服都做好了。她说着,将两个包袱都在桌上一一解开。
  总共有四五件男装和两双长靴,除了那日刘嬷嬷说的之前做衣裳剩下的两匹青灰色料子,好像还有另外新添的。
  颜色倒都是素雅清淡的,不过料子都是上乘,上面绣着的竹叶、缠枝莲纹、腾云祥纹倒都是他喜欢的花样。就连衣服的款式都做了好几种。看来刘嬷嬷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
  刘嬷嬷看着温知如虽然不说话,却连连点头,面露喜色,自然也高兴起来,附在温知如耳边小声道,第一次做,不知道少爷的喜好,也不知道穿哪种的合适,所以就让人多做几身试试,少爷穿着哪件好,下回照着做就行了!
  大锦朝在民风上算是相对开放的。在穿衣的风格上也没那么多的讲究。 不管是圆领的澜衫或是交领的直裾都有人穿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