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4 / 4)
胤禛轻抚着弘晖的后背,声音轻轻地很温柔,“你哪个是真的?”
“我?不知道,也许是范仲淹吧,毕竟他的文学成就更高些,包拯只是断案,如果用为官清廉、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来评判的话,范相也有同样的表现,所以就比包大人更厉害些。只是他人太执犟不懂转圜,所以屡被人害,试问一个总是被贬的官员,能真正为百姓做到的好事又有多少?有人他做知州也是好的,但是如果此人拥有拯救天下万民苍生的本事,为什么要屈居在地方只为一方水土谋福祉呢?所以范相还是舍不得自己那身所谓的文人气节,外表刚强内心脆弱迂腐得很,若真是为了天下黎民就该把自己全抛出去,大丈夫能伸能屈,那样就是真正的北宋第一相了。也不至于最后病死徐州,徒留下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被贬之后没了官权保障时,也真的只能有忧无乐了。所以,为官者当有认清时事的慧眼,一身正气浩然存在,同时也要具备周旋惩治奸佞人的胆识、谋略和隐忍,不惧与恶同行,不惧身染恶名,游刃有余混迹其中,待适当时机一举成擒,方显英雄本色,如此才叫聪明人、大丈夫。”
胤禛很认真的听着,听到最后竟然挑起眉尾,也不知他是认同还是反对我的辞,看了我半晌才轻声问道:“文天祥呢?”
“文天祥?好丞相!国破家亡气节可佳,他该是最懂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人,在他的思想里因为爱国所以忠君,这样的人很难得。所以在宋恭帝降元之后,他才宁死坚持君降臣不降,即使他同情皇帝失了国家,但他却不因为盲目忠君而丢弃自己爱国的信念,此乃大爱。只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得倒是豪迈,可惜……人在选择时总有两难,他成就了自己在史册中名垂青史的大丈夫声名,便抛弃了万民苍生。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时代总是在不断推进,历朝历代的君王若要稳固自己的皇位,就得先治理好国家。即使国号改为元,难道臣民便不是宋时百姓?若是文天祥肯坚持忍辱负重地活下来,必受元世祖重用,即使遗臭万年又如何?保护黎民百姓不是他最初的信念么?”
一声轻笑在安静的午后室内响起,胤禛眼里的笑还没散开,看着我轻启薄唇,“在你眼里,这些被后世追捧的倒全成了不才之人。那何人于你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我轻悄悄地凑近些许,看着已然熟睡在他怀里的弘晖,在他乌黑的发上印下一吻,抬眼看向胤禛极声的回了一个字,“你。” ↑返回顶部↑
“我?不知道,也许是范仲淹吧,毕竟他的文学成就更高些,包拯只是断案,如果用为官清廉、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来评判的话,范相也有同样的表现,所以就比包大人更厉害些。只是他人太执犟不懂转圜,所以屡被人害,试问一个总是被贬的官员,能真正为百姓做到的好事又有多少?有人他做知州也是好的,但是如果此人拥有拯救天下万民苍生的本事,为什么要屈居在地方只为一方水土谋福祉呢?所以范相还是舍不得自己那身所谓的文人气节,外表刚强内心脆弱迂腐得很,若真是为了天下黎民就该把自己全抛出去,大丈夫能伸能屈,那样就是真正的北宋第一相了。也不至于最后病死徐州,徒留下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被贬之后没了官权保障时,也真的只能有忧无乐了。所以,为官者当有认清时事的慧眼,一身正气浩然存在,同时也要具备周旋惩治奸佞人的胆识、谋略和隐忍,不惧与恶同行,不惧身染恶名,游刃有余混迹其中,待适当时机一举成擒,方显英雄本色,如此才叫聪明人、大丈夫。”
胤禛很认真的听着,听到最后竟然挑起眉尾,也不知他是认同还是反对我的辞,看了我半晌才轻声问道:“文天祥呢?”
“文天祥?好丞相!国破家亡气节可佳,他该是最懂社稷为重君为轻的人,在他的思想里因为爱国所以忠君,这样的人很难得。所以在宋恭帝降元之后,他才宁死坚持君降臣不降,即使他同情皇帝失了国家,但他却不因为盲目忠君而丢弃自己爱国的信念,此乃大爱。只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得倒是豪迈,可惜……人在选择时总有两难,他成就了自己在史册中名垂青史的大丈夫声名,便抛弃了万民苍生。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时代总是在不断推进,历朝历代的君王若要稳固自己的皇位,就得先治理好国家。即使国号改为元,难道臣民便不是宋时百姓?若是文天祥肯坚持忍辱负重地活下来,必受元世祖重用,即使遗臭万年又如何?保护黎民百姓不是他最初的信念么?”
一声轻笑在安静的午后室内响起,胤禛眼里的笑还没散开,看着我轻启薄唇,“在你眼里,这些被后世追捧的倒全成了不才之人。那何人于你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我轻悄悄地凑近些许,看着已然熟睡在他怀里的弘晖,在他乌黑的发上印下一吻,抬眼看向胤禛极声的回了一个字,“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