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转身看到其他人也都落坐。这下子好了,八个人居然八个位置,虽然还是同一个车厢,可是四分五裂的,怎么互相东西呢。
  钱淑兰还未说话,他旁边的妇女就嫌她的藤条挡视线,嚷嚷开了,“我说你这位女同志,你那藤条也太占地方,把我们这扇窗户挡了大半,我都没有光线了。”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不满。
  “就是啊,哪有人出门在外带藤条呢?”
  钱淑兰四下瞅了瞅,朝刚才说话的那个妇女道,“对不住哈,大妹子,我们这东西是要带到广州那边参加广交会的。我看你坐在这儿确实也挡光,不如你跟我儿子换个地方吧?他就坐在窗口,你跟他换换地方,也能换换气。有点亮光。”
  钱淑兰说话的时候,用手指了下王守仁的位置。
  那妇女也勾头去看,见他的确是坐在窗户旁边,也就答应了。
  钱淑兰让王守仁把他那捆竹条搬过来。靠在她这这捆藤条上。
  只要谁有意见的,钱淑兰就让大家给换位置。
  如果有那尖酸刻薄的,钱淑兰就好脾气的解释,他们这是要去广州参加广交会。请多多包含之类的。
  她脾气这么好,大家也不好意思再咄咄逼人。
  到最后,有的人居然好奇起来,广交会到底是啥玩意?
  虽然广交会已经举办了一年,可因为参选条件苛刻,再加上这些都是由厂子领导负责,所以还真没几人能知道的。
  就是王守泉和钱明华也是在钱淑兰说了之后才知道的。后来看到报纸才知道这广交会非常牛。
  光去年广交会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23们客商到会,展示商品1万多件。上成交额就有1754万美元。现在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是2.4618:1。
  也就是说足有4317万人民币,绝对能赚到钱。
  这些全是报纸上的报导,王守泉念给大家听的时候,大家全都炸开了锅,一个个全用充满钦佩的眼神看着他们。
  等他们下了火车,那些人还一个劲儿地召手,“一定要多多赚外国人的钱,给我们中国争光!”
  他们八个人全都自信满满地点头答应。
  出了火车站,他们开始按照地址来了侨光路的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
  第一届广交会是在1957年4月办的,第二届广交会是在1957年10月办的,都是在流花路的中苏友好大厦。
  自从规模扩大之后,从第三届开始,广交会的展示厅就搬到了侨光路,它就位于海珠广场的西面。展厅比原来的扩大了一倍。
  一想到他们的产品要在这些地方展示,大家全都是一脸兴奋。
  王守泉直接笑弯了腰,他回过头看着大家伙,豪情万丈地说,“队员们,咱们的产品要在这个地方展示了,咱们一定要好好努力。”
  众人齐声回道,“好好努力!为国争光!”
  喊完口号之后,钱淑兰朝王守泉建议,“咱们先找个地方住下吧。”
  王守泉一想也是。只是等一行人到附近的招待所一问,一晚上居然要两块二。
  众人全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啥玩意这么贵!
  在招待所的营业员火辣辣的注视下,众人还是退了出去。
  八个人拐进一条小巷子里,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小泉,这也太贵了,咋这东西还没卖呢,先花这么多出去,回去怎么跟父老乡亲们交待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