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3 / 4)
驻守的差役们满头大汗,可他们根本不知该如何解释。
上头的领头今晚喝醉了,人睡着了,根本叫不起。管事的官吏就是那位常姓小主事,人这会儿还在门外被人押着呢。
于是光化军这顺势用‘外面没搜到人,匪盗肯定藏在粮仓中’的说词,又强开了三个仓。
就如之前那个仓一样,仓中空无一物,连只耗子都没有。只有一个仓里,空地上扔着几个麻袋,似乎有耗子在这下了一窝小老鼠,一见仓门打开,顿时吓得四处乱窜。
事情藏不住了,事情也闹大了。
这会儿那常姓小主事也梦醒了,脚软都是轻的,甚至吓尿了出来,惹得负责看守他的兵卒连连掩鼻。
杨變来得最快,谁叫他骑马呢。
宋广福被他夹在腋下,一路风驰电掣跑过来,下来时腿脚都是软的。
来之后,杨變也没说什么,只是在宋广福的见证下,让人把所有粮仓门都打开了,查看过仓里的情况后,就派兵把整个常平仓给围了。
这时候收到消息的马提举,正坐马车往这里赶。
不过现在来干什么呢?.
元贞知晓昨晚杨變去干什么了。
不过他走得急,回来得也快,反正她半夜起夜时,他是在边上的。
用早饭时,两人交流了下昨晚的情况。
听说杨變根本没见那位马提举,只是让兵把常平仓围了,元贞便知晓这是在等对方主动上门。
只是元贞没想到,上门的竟是马夫人,而且来得如此急。
她以为总要等上几天,对方要把能想的法子都想遍了,实在没用才会正主儿亲至,却没想到对方如此稳不住。
殊不知马夫人也是自己害了自己。
她因和康夫人同处一城,两人夫君官衔差职皆都旗鼓相当,城内官眷素来以二人为马首是瞻,历来二人就针锋相对惯了。
这次上京那打了邓州安抚使司的脸,不光光化军被拖欠的军饷发下来了,据说以后光化军的军饷会直接发到襄州,而不用经过邓州。
马提举当即就意识到,说人家失宠失势都是假,人家这哪是失势,明明就是下来体察民情。
遂,连忙叫上康转运使做中间人,意图缓和自己和杨變的关系。
这边杨變对他不冷不热,另一头回去了他不检讨自己,反而埋怨马夫人不如康夫人,不知讨好魏国公主。
马夫人那叫一个气,也是不服输,脱口便说自己和公主的关系也不差,只是碍于之前他这的态度,才不敢太亲近罢了。
马提举忙说,既然关系不差,那就多邀公主上门做客。
马夫人嘴上敷衍应下了,实则只有她自己明白怎么回事,她碍于康夫人的关系,对那位公主称不上恭敬,对方就算不记恨她,也不是她想邀便能上门的。
但这话肯定不能跟丈夫直说,只能敷衍着。
中间马提举问过两次,都被她敷衍过去,说魏国公主如今身子重,轻易不再出门之类。
这次出事后,马提举自然意识到光化军出现得不合时宜,以为自己是把杨變得罪了,故意抓他把柄。
恐慌自然不必说,可办法想尽了,都治标不治本,眼下只有请杨變高抬贵手,放他一马,于是才有马夫人被派出来说情一事。 ↑返回顶部↑
上头的领头今晚喝醉了,人睡着了,根本叫不起。管事的官吏就是那位常姓小主事,人这会儿还在门外被人押着呢。
于是光化军这顺势用‘外面没搜到人,匪盗肯定藏在粮仓中’的说词,又强开了三个仓。
就如之前那个仓一样,仓中空无一物,连只耗子都没有。只有一个仓里,空地上扔着几个麻袋,似乎有耗子在这下了一窝小老鼠,一见仓门打开,顿时吓得四处乱窜。
事情藏不住了,事情也闹大了。
这会儿那常姓小主事也梦醒了,脚软都是轻的,甚至吓尿了出来,惹得负责看守他的兵卒连连掩鼻。
杨變来得最快,谁叫他骑马呢。
宋广福被他夹在腋下,一路风驰电掣跑过来,下来时腿脚都是软的。
来之后,杨變也没说什么,只是在宋广福的见证下,让人把所有粮仓门都打开了,查看过仓里的情况后,就派兵把整个常平仓给围了。
这时候收到消息的马提举,正坐马车往这里赶。
不过现在来干什么呢?.
元贞知晓昨晚杨變去干什么了。
不过他走得急,回来得也快,反正她半夜起夜时,他是在边上的。
用早饭时,两人交流了下昨晚的情况。
听说杨變根本没见那位马提举,只是让兵把常平仓围了,元贞便知晓这是在等对方主动上门。
只是元贞没想到,上门的竟是马夫人,而且来得如此急。
她以为总要等上几天,对方要把能想的法子都想遍了,实在没用才会正主儿亲至,却没想到对方如此稳不住。
殊不知马夫人也是自己害了自己。
她因和康夫人同处一城,两人夫君官衔差职皆都旗鼓相当,城内官眷素来以二人为马首是瞻,历来二人就针锋相对惯了。
这次上京那打了邓州安抚使司的脸,不光光化军被拖欠的军饷发下来了,据说以后光化军的军饷会直接发到襄州,而不用经过邓州。
马提举当即就意识到,说人家失宠失势都是假,人家这哪是失势,明明就是下来体察民情。
遂,连忙叫上康转运使做中间人,意图缓和自己和杨變的关系。
这边杨變对他不冷不热,另一头回去了他不检讨自己,反而埋怨马夫人不如康夫人,不知讨好魏国公主。
马夫人那叫一个气,也是不服输,脱口便说自己和公主的关系也不差,只是碍于之前他这的态度,才不敢太亲近罢了。
马提举忙说,既然关系不差,那就多邀公主上门做客。
马夫人嘴上敷衍应下了,实则只有她自己明白怎么回事,她碍于康夫人的关系,对那位公主称不上恭敬,对方就算不记恨她,也不是她想邀便能上门的。
但这话肯定不能跟丈夫直说,只能敷衍着。
中间马提举问过两次,都被她敷衍过去,说魏国公主如今身子重,轻易不再出门之类。
这次出事后,马提举自然意识到光化军出现得不合时宜,以为自己是把杨變得罪了,故意抓他把柄。
恐慌自然不必说,可办法想尽了,都治标不治本,眼下只有请杨變高抬贵手,放他一马,于是才有马夫人被派出来说情一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