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瓜子脸尖下巴,眼睛大大的,怎么有些眼熟呢?或许也是新来的丫头吧。
  “表少爷,你不记得奴婢了?”夏荷面露失望委屈之色,像个弃妇一般,“白天才见过表少爷,奴婢还送了亲手做的花茶和锦帕。”
  花茶?钰哥儿一怔,随即想起来,那不是四妹妹让她送过来的吗?他在男女之事上不通,却并不代表他蠢笨。况且他父亲家教甚严,崇尚儒家思想对他影响很深。在他看来,女子就要深入简出,千万不可失了德行。可眼前这丫头竟然私相授受,花茶倒还罢了,那锦帕上还绣着鸳鸯戏水,真是有伤风化!
  白日的时候,他就觉得四妹妹此举欠妥,如今看来却是这丫头自个儿的主意,她到底想做什么?钰哥儿刚刚到金府,不想惹出什么闲话让人非议。况且这丫头是四妹妹身边的人,好得要留些脸面才是。
  看着他微微蹙眉,夏荷还以为他喝多了头痛,扭着小蛮腰过去,伸手就要搀扶。
  他没料到夏荷竟敢做出这般举动,心里彻底厌弃起来。他拂袖而起闪身躲开,刚想要呵斥就见晚晴端着托盘回来。
  她见到眼前这情形眼神一闪,登时有些明白。能在封氏跟前做到二等丫头,肯定不是蠢笨之人。表少爷脸上带着怒意,夏荷神色有些惊慌,有些暧昧,有些……羞涩,明显不正常。
  好个夏荷,竟然把主意打到表少爷身上来,也不看看自己的模样!晚晴在心里狠狠诅咒,面上却并未表露,毕竟她对表少爷的秉性还没摸清。
  “原来是夏荷姐姐啊。”她笑呵呵的说着,“方才四姑娘说有些凉,想打发人回去取件外套,可没找到姐姐人。”
  “四姑娘找我?表少爷,奴婢先告退了。”眼下有人在旁边,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更不能做,夏荷只好失望的走了。看着她的背影,晚晴偷偷撇了撇嘴。
  夏荷回了碧水阁,看见幼仪身上穿着披风,忙轻声解释道:“奴婢方才有些肚子疼。”
  幼仪微不可闻的轻哼了一声,听不出任何情绪。夏荷觑着她的脸色,也没看出喜怒,心里竟有些突突。一年多再见姑娘,她总感觉姑娘像变了一个人,身上隐隐散发出震慑人的气场,让她不敢妄动。如果是外人不知道底细,还会以为姑娘是嫡出小姐。
  ☆、第三十回 三个寡妇不同命
  酒菜似乎挺合老太太的胃口,每道菜她都吃了两口,尤其最爱那道沙茶莲藕烧牛肉。
  “这里面的沙茶味道很正宗,连我这个闽南人都吃得直咋舌。”老太太笑着说道,“我还以为都城的厨子做不出地道的闽南菜,没想到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知道是都城哪家酒楼的招牌菜?”
  “不是酒楼的大厨,是府上新请回来的厨娘。她本来就是闽南人,后来随着夫家搬到这里,没想到丈夫病死,因为克夫被婆家赶出来。府中的马婆子跟她相识,知道老太太要来,就介绍到咱们府上干活。我让她做了几道闽南菜,老爷尝了觉得味道还行,这就留了下来。”封氏赶忙回着。
  老太太听了叹息的摇摇头,“倒是个可怜人,喊上来我瞧瞧。”
  郁氏本就是年轻守寡之人,听见相同遭遇的人难免会心生同情,又听见婆家嫌弃她克夫赶出来,更是觉得她可怜至极。
  不一会儿,一个四十多岁瘦高的女人走进来。她低着头不敢四下乱瞧,进来就给众人见礼,“老太太,老爷、太太、姨太太,众位少爷、小姐,奴婢给你们请安了。”
  声音爽快不扭扭捏捏,听着倒不让人心烦。老太太让她抬起头来,只见她锥子脸,高颧骨,两片薄嘴皮,是个没福气的面相。
  “你被夫家赶了出来,跟孩子可有联系?”看她这个年纪,孩子估计也该有二十多了。虽说祖母、祖父做主把母亲撵出去,作为子女怎么能半点不照顾?
  岂料她摇摇头,“奴婢并未生养。娘家父母早亡,又没有什么亲人,从夫家出来就承马嫂子收留。后来府中太太让奴婢进府干活,这才算是有了落脚之地。奴婢感激太太的大恩大德,没有什么本事,唯有使出浑身的力气好好做饭报答太太的恩情。别的活奴婢不敢夸口,做菜,尤其是闽南菜,奴婢最拿手。奴婢的父亲做了一辈子酒楼的大厨,奴婢五六岁就给父亲打下手了。”
  老太太听闻又是唏嘘,让陆嬷嬷把自己的旧衣裳拿来几套给她穿,又打赏了一吊钱。虽说是旧衣裳,不过是往年裁剪的,却根本就没上过身。这趟老太太从南边过来,是打算扎营扎寨不走了,带了十几口大箱子,但凡是能带走的都装了进去。
  看见老太太开赏,封氏也吩咐人拿了半吊钱过来,利姨妈见了有些坐不住。
  老太太见状笑着说道:“哪能让姨太太破费?你带着哥儿姐儿安心住下,府里不缺你们娘几个儿的用度。”
  “虽然老爷不在,可是我们娘几个儿的生活倒是无忧。虽说我们姐妹是至亲,老太太和大老爷又都是认亲大方之人,可分开过日子才是亲戚长处之道。”利姨妈说话慢声慢语,听声音就是个温和人。
  封氏也笑着说道:“她们家不至于此。我姐姐是实诚人,要是她遇见难处,肯定会言语。”
  老太太听了这才作罢,接着又对封氏说道:“我跟你家老爷说过了,我院子里有个小厨房,你让厨娘过来就成。我带过来四个丫头,两家陪房,另外还有陆嬷嬷,她们的月钱自然不用你管,就是院子里一应花销全都不必动用公中的银子。”
  “这……”封氏听了面露惶恐,“老太太这话折煞做媳妇儿的了,难不成自个婆婆吃穿用度还要自己掏腰包?媳妇儿知道老太太不缺银子,箱缝子扫扫都够全府上下过上一年半载。不过也该让我们表表孝心,也省得外人说三道四。”
  “你的孝心我知道。原来在南边老家住着,我也是自己花银子。我一天比一天年纪大了,留着那么多银子做什么?到最后还不是分给你们几房?你们三房一共十五个晚辈,七男八女,娶媳妇儿五千,出嫁压箱底二千,我一早就留了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