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起彼伏的倒抽气声。
  议论声质问声四起。
  不少官员也已经捧着落到脸上的纸读了起来。
  只看了几行,便双手颤抖,露出触目惊心的表情。
  “上面究竟写了什么?”
  有没抢到纸的人急声问。
  于是有人颤颤答:“写、写长公主被人谋害而死,凶手是、是——”
  因为信息太过震惊可怕,念的人双手颤抖,根本不敢念出后面的内容。
  梁音上前一步,亦将血书递到皇帝面前。
  皇帝只看了一眼,本就雪白的面孔更加有破碎之态,竟直接站立不稳。
  “陛下。”
  卫瑾瑜再度开口。
  “此乃前任礼部尚书文尚亲手书写的供状,他招认,臣母,根本不是死于急病,亦不是死于天盛八年六月十六,而是死于天盛八年六月十一的夜里——被人以议事名义骗入凤阁内杀害。”
  少年用过于平静的语调,一字字,清晰地陈述着。
  每一字,都足以掀起惊风暴雨。
  便是此前一直对卫瑾瑜这个卫氏嫡孙持敌视态度的一干寒门学子,都震惊地看着血书上的内容。
  天盛八年六月十一,并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
  可再往后推两日,天盛八年六月十三,却是朝野皆知且讳莫如深的日子。
  那便是登闻鼓事件发生之日,亦是卫晏死之日。
  世人皆以为,明睿长公主是在卫晏死后三日,天盛八年六月十六,忧思成疾而亡。
  而真正的事实竟然是——早在卫晏死前两日,天盛八年六月十一,长公主已经身亡么?!
  且是死于凤阁之中!
  这是何等令人震惊的事实!
  随着这可怖事实如沉水蛛网一般浮出水面,一些盘桓在这桩旧案中的疑点也再度浮现在人们心头。
  比如,以明睿长公主在朝在野的威望与声望,如何会眼睁睁地看着卫晏死于登闻鼓下,而自始至终没有露面。
  如果在登闻鼓事件发生时,长公主已先一步遇害,此事自然有了合理解释。
  “只是一封莫须有的供状而已,如何能断定不是伪造,而是文尚所书?”
  龚珍当先质问。
  然后就有礼部官员小声回道:“好像……确实是文尚书笔迹不假。”
  “文氏书法很有名,文尚书的字,我们都认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