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节(3 / 4)
根据情报,日本南朝的势力已经彻底萎缩到九州岛上,就连他们的天皇,也在北朝幕府强大的压力下,无奈离开奈良的吉野行宫,乘船渡海西巡,临幸九州的大宰府。
所谓西巡,其实就是逃跑,不愧是天朝的好儿子,中国的臭毛病一个没落,全学会了……
大宰府是日本所谓的西都,专为与中国朝鲜贸易而建立的城市。自来就是九州岛的政治经济中心,怀良亲王的征西将军府也设立于此。
因此征倭大军的最低目标,毫无疑问就是攻陷大宰府。这是敌我双方都心知肚明的。
大宰府在九州的崇高地位决定了,它一旦失守,征西将军府也好,南朝天皇也罢,将彻底丧失权威,统治崩溃于旦夕之间。
所以日本人必须全力守卫大宰府,这也是双方心知肚明的。
于是大宰府所在的博多湾,就是此役的主战场了。
其实之前元朝两次攻日的主战场,也都是在博多湾,但他们甚至连大宰府的城墙都没看到……
……
舰队沿着九州海岸,向西北航行两百五十里,博多湾就在眼前了。
这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日本水军的抵抗,甚至连日本舰队的影子都没见到。只有几艘快船在远处窥视监视,明军的警戒舰一接近,他们就全速逃跑……
“看来怀良完全放弃了外线防御,准备在博多湾毕其功于一役。”老六看着前方敞开怀抱的博多湾,沉声说道。
“之前两次与元军作战他们都是这样的战法。”俞通源并不意外。“看来这次他们还要照方抓药。”
“那是,倭奴是出了名的一根筋。”老六笑道:“一定会一条道走到黑的。”
慎重起见,俞通源命舰队在博多湾外海停下,然后派分舰队先入港湾探查一番。
执行任务的还是俞通江,他率领四艘四百料快船,从十里宽的湾口驶入,眼前便出现一个三十里宽的天然良港。
港口中密密麻麻的建筑延绵数里,栈桥数量过百,能看出平日这里的繁华。事实上这里已经是这个年代的日本最大最繁华的港口了。
此刻的博多港中,跟之前明军所到之地一样,依然是一片死寂,码头上零零散散停靠着一些渔船,还是看不到任何军队的踪影。
但明军将士已经无法掉以轻心,他们分明感受到敌人就藏在不远处,正在恶狠狠的窥视着自己。
第八二二章 护国神垣
俞通江刚要下令放火烧港,却忽然被博多港外的一道长墙吸引住了目光。
“那是一百年前,日本人为了抵挡元军修筑的。”一旁的廖定国也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那道长墙,沉声道:
“元军第一次伐日时,日本人采取放元军上岸决战的对策,结果岸上尽是开阔之地,双方打成了野战。日本人怎么可能是元军的对手,被打了个落花流水。要不是因为元军自己思想不统一,主将又意外受伤,他们可能就被一波推了。”
“之后日本那个什么幕府的将军总结教训,便决定下次元军来袭时,在海岸坚决抵抗登陆的元军。于是耗时数年修筑了这道四十里长的长墙。”廖定国接着道:“墙高约七八尺,上头还修了工事。”
“就是这道不怎么高的石墙,却让元军吃了大亏。他们几次进攻都被石墙上的日军用弓箭和滚石檑木击退,伤亡虽然有限,却始终无法完成登陆,展开部队。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兵就无法施展,结果被日军拖入了苦战……”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俞通江仔细观察道:“这石墙看着还挺坚固,上头的工事也都很完整,小日本保养的不错啊。”
“日本人后来总结两次击退元朝的成功经验,认为一是‘神风’相助,二就是这道石墙,限制了元军的骑兵,因此将其称为‘护国神垣’。”
“终元之世,日本人都在担心蒙古人的报复,所以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维护这条防线,上一代幕府甚至因为这个原因而倒台。”廖定国解释道:“去年怀良又紧急修缮过,所以状况还不错。”
“看来倭寇就埋伏在石墙后面了。”俞通江说完,问廖定国道:“那还放火烧港吗?说不定海边那些房屋还有用。”
“烧,必须烧。按照殿下的指示,必须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敌军。他们故意留下的建筑,还是烧掉了放心。”廖定国斩钉截铁道。 ↑返回顶部↑
所谓西巡,其实就是逃跑,不愧是天朝的好儿子,中国的臭毛病一个没落,全学会了……
大宰府是日本所谓的西都,专为与中国朝鲜贸易而建立的城市。自来就是九州岛的政治经济中心,怀良亲王的征西将军府也设立于此。
因此征倭大军的最低目标,毫无疑问就是攻陷大宰府。这是敌我双方都心知肚明的。
大宰府在九州的崇高地位决定了,它一旦失守,征西将军府也好,南朝天皇也罢,将彻底丧失权威,统治崩溃于旦夕之间。
所以日本人必须全力守卫大宰府,这也是双方心知肚明的。
于是大宰府所在的博多湾,就是此役的主战场了。
其实之前元朝两次攻日的主战场,也都是在博多湾,但他们甚至连大宰府的城墙都没看到……
……
舰队沿着九州海岸,向西北航行两百五十里,博多湾就在眼前了。
这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日本水军的抵抗,甚至连日本舰队的影子都没见到。只有几艘快船在远处窥视监视,明军的警戒舰一接近,他们就全速逃跑……
“看来怀良完全放弃了外线防御,准备在博多湾毕其功于一役。”老六看着前方敞开怀抱的博多湾,沉声说道。
“之前两次与元军作战他们都是这样的战法。”俞通源并不意外。“看来这次他们还要照方抓药。”
“那是,倭奴是出了名的一根筋。”老六笑道:“一定会一条道走到黑的。”
慎重起见,俞通源命舰队在博多湾外海停下,然后派分舰队先入港湾探查一番。
执行任务的还是俞通江,他率领四艘四百料快船,从十里宽的湾口驶入,眼前便出现一个三十里宽的天然良港。
港口中密密麻麻的建筑延绵数里,栈桥数量过百,能看出平日这里的繁华。事实上这里已经是这个年代的日本最大最繁华的港口了。
此刻的博多港中,跟之前明军所到之地一样,依然是一片死寂,码头上零零散散停靠着一些渔船,还是看不到任何军队的踪影。
但明军将士已经无法掉以轻心,他们分明感受到敌人就藏在不远处,正在恶狠狠的窥视着自己。
第八二二章 护国神垣
俞通江刚要下令放火烧港,却忽然被博多港外的一道长墙吸引住了目光。
“那是一百年前,日本人为了抵挡元军修筑的。”一旁的廖定国也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那道长墙,沉声道:
“元军第一次伐日时,日本人采取放元军上岸决战的对策,结果岸上尽是开阔之地,双方打成了野战。日本人怎么可能是元军的对手,被打了个落花流水。要不是因为元军自己思想不统一,主将又意外受伤,他们可能就被一波推了。”
“之后日本那个什么幕府的将军总结教训,便决定下次元军来袭时,在海岸坚决抵抗登陆的元军。于是耗时数年修筑了这道四十里长的长墙。”廖定国接着道:“墙高约七八尺,上头还修了工事。”
“就是这道不怎么高的石墙,却让元军吃了大亏。他们几次进攻都被石墙上的日军用弓箭和滚石檑木击退,伤亡虽然有限,却始终无法完成登陆,展开部队。他们引以为傲的骑兵就无法施展,结果被日军拖入了苦战……”
“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俞通江仔细观察道:“这石墙看着还挺坚固,上头的工事也都很完整,小日本保养的不错啊。”
“日本人后来总结两次击退元朝的成功经验,认为一是‘神风’相助,二就是这道石墙,限制了元军的骑兵,因此将其称为‘护国神垣’。”
“终元之世,日本人都在担心蒙古人的报复,所以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维护这条防线,上一代幕府甚至因为这个原因而倒台。”廖定国解释道:“去年怀良又紧急修缮过,所以状况还不错。”
“看来倭寇就埋伏在石墙后面了。”俞通江说完,问廖定国道:“那还放火烧港吗?说不定海边那些房屋还有用。”
“烧,必须烧。按照殿下的指示,必须以最大的恶意来猜测敌军。他们故意留下的建筑,还是烧掉了放心。”廖定国斩钉截铁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