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节(3 / 4)
“打仗永嘉侯肯定没问题,就是说还能指望他咯?”何迪如释重负的笑道:“那大哥着什么急招安啊?等战事一起,还有诸多变数呢,到时候再随机应变不迟。”
“是啊爹,人家现在巴掌还没举起来,咱们就先跪了,非但会让别家笑话,”何贵也要强道:“就连楚王本人,也会看轻我们吧?”
“唉……”何真长叹一声道:“既然你们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撞去吧。但那是你们的个人行为,不代表何家,更不许打着老夫的幌子说事。老夫跟何家还是要坚决拥护殿下的决定。”
“爹……”何贵刚要再劝,却被二叔用眼神制止了。
“大哥你放心,我们不会跟楚王起冲突的,给你添麻烦的。”何迪向何真表态道:“我们就该躲的躲,该藏得藏,让他们找不着。除非楚王改封粤王、永镇广东,否则他一走,不还是我们的天下吗?”
“一定要说到做到,千万不要以卵击石。”何真沉声吩咐完,便没有再吭声。
第八八零章 大哥太细了
出来后,何贵便牢骚连天道:“爹也真是的,这辈子让朱重八坑的还不够惨吗?现在老子坑完了,儿子又来坑,他居然还要上套!”
“别这么说,远的你看不见,近的方国珍你不知道吗?”何迪这时却反过来帮大哥说话道:
“同样是归降的诸侯,同样授给他一省参政,但他却一直称病,不敢上任。老老实实在京里养病到死。你爹为什么会这么老实,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那是顾全大局,更是为了咱们家能长久啊。”
“那能一样吗,方国珍是被打到海上被迫归降的,我们是不动一兵一卒,直接归顺的。”何贵涨红了脸争辩道。仿佛跟方国珍相提并论,是莫大的耻辱一般。
“当初可能不一样,所以你爹才会放心上任,致仕后也能回乡安享晚年。”何迪叹口气道:“可日子久了,也就都一样了。要是还以为自己不一样,那就是作死了。”
“……”何贵终于动容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二叔居然看得这么明白,干嘛不听我爹的?”
“我怎么不听他的了?这些道理都是他跟我耳提面命的。”何迪拍了拍侄子的肩膀,轻声道:“但是你爹是你爹,何家是何家,懂吗?”
“什么意思?”何贵从来没这样想过。在他看来,他爹就是何家,何家就是他爹。
“归顺大明的是你爹,不是咱们何家。”何迪淡淡道:“你爹要对大明保持绝对的忠诚,只能逆来顺受。但咱们何家不能,咱们是广东各大宗族的领袖,咱们有咱们要坚持的东西。”
“说回这件事上,你爹是对的,不然咱家就成了出头鸟,楚王非逮着咱一家收拾不可。”何迪最后对何贵道:
“但咱们也不能说有错。现在又不是当年,当年不归顺就会给全省带来兵祸,现在较量一下又不会血流漂杵。这样都不敢过过招,就直接投降,咱们何家会成为笑柄的,往后也没人再听咱们的了。”
“可是爹不让咱们打他的旗号……”何贵郁闷道。
“哈哈哈,你是他儿子,我是他兄弟,还用得着打他的旗号吗?别人还会把我们看成两家人不成?”何迪不禁大笑起来道。
“哦。”何贵这才恍然,心说老爹总是这样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
当天下午,两道圣旨传至广州。
一道是暂停行刑,命楚王重审道同案的旨意。
另一道旨意则是委任楚王为钦差,巡抚闽粤广西,节制三省地面文武,便宜行事。
圣旨之所以比老六预料的晚到了大半天,是因为太子还随着圣旨,发来了一份吏部的文档。
老六打开一看,见是洪武三年时,道同因孝道,被举荐为太常司赞礼郎的文档。
因为地方举荐孝廉,是要负连带责任的,所以举荐他的北平行省,仔细审查了道同的祖上,明确的记录了他高祖、曾祖到父亲的名字和身份。
其中白纸黑字的提到,他高祖道廉曾担任南宋福建路兴化军都监。
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因为那时候南宋哪有蒙古人? ↑返回顶部↑
“是啊爹,人家现在巴掌还没举起来,咱们就先跪了,非但会让别家笑话,”何贵也要强道:“就连楚王本人,也会看轻我们吧?”
“唉……”何真长叹一声道:“既然你们不撞南墙不回头,那就撞去吧。但那是你们的个人行为,不代表何家,更不许打着老夫的幌子说事。老夫跟何家还是要坚决拥护殿下的决定。”
“爹……”何贵刚要再劝,却被二叔用眼神制止了。
“大哥你放心,我们不会跟楚王起冲突的,给你添麻烦的。”何迪向何真表态道:“我们就该躲的躲,该藏得藏,让他们找不着。除非楚王改封粤王、永镇广东,否则他一走,不还是我们的天下吗?”
“一定要说到做到,千万不要以卵击石。”何真沉声吩咐完,便没有再吭声。
第八八零章 大哥太细了
出来后,何贵便牢骚连天道:“爹也真是的,这辈子让朱重八坑的还不够惨吗?现在老子坑完了,儿子又来坑,他居然还要上套!”
“别这么说,远的你看不见,近的方国珍你不知道吗?”何迪这时却反过来帮大哥说话道:
“同样是归降的诸侯,同样授给他一省参政,但他却一直称病,不敢上任。老老实实在京里养病到死。你爹为什么会这么老实,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他那是顾全大局,更是为了咱们家能长久啊。”
“那能一样吗,方国珍是被打到海上被迫归降的,我们是不动一兵一卒,直接归顺的。”何贵涨红了脸争辩道。仿佛跟方国珍相提并论,是莫大的耻辱一般。
“当初可能不一样,所以你爹才会放心上任,致仕后也能回乡安享晚年。”何迪叹口气道:“可日子久了,也就都一样了。要是还以为自己不一样,那就是作死了。”
“……”何贵终于动容了,好一会儿才问道:“二叔居然看得这么明白,干嘛不听我爹的?”
“我怎么不听他的了?这些道理都是他跟我耳提面命的。”何迪拍了拍侄子的肩膀,轻声道:“但是你爹是你爹,何家是何家,懂吗?”
“什么意思?”何贵从来没这样想过。在他看来,他爹就是何家,何家就是他爹。
“归顺大明的是你爹,不是咱们何家。”何迪淡淡道:“你爹要对大明保持绝对的忠诚,只能逆来顺受。但咱们何家不能,咱们是广东各大宗族的领袖,咱们有咱们要坚持的东西。”
“说回这件事上,你爹是对的,不然咱家就成了出头鸟,楚王非逮着咱一家收拾不可。”何迪最后对何贵道:
“但咱们也不能说有错。现在又不是当年,当年不归顺就会给全省带来兵祸,现在较量一下又不会血流漂杵。这样都不敢过过招,就直接投降,咱们何家会成为笑柄的,往后也没人再听咱们的了。”
“可是爹不让咱们打他的旗号……”何贵郁闷道。
“哈哈哈,你是他儿子,我是他兄弟,还用得着打他的旗号吗?别人还会把我们看成两家人不成?”何迪不禁大笑起来道。
“哦。”何贵这才恍然,心说老爹总是这样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
当天下午,两道圣旨传至广州。
一道是暂停行刑,命楚王重审道同案的旨意。
另一道旨意则是委任楚王为钦差,巡抚闽粤广西,节制三省地面文武,便宜行事。
圣旨之所以比老六预料的晚到了大半天,是因为太子还随着圣旨,发来了一份吏部的文档。
老六打开一看,见是洪武三年时,道同因孝道,被举荐为太常司赞礼郎的文档。
因为地方举荐孝廉,是要负连带责任的,所以举荐他的北平行省,仔细审查了道同的祖上,明确的记录了他高祖、曾祖到父亲的名字和身份。
其中白纸黑字的提到,他高祖道廉曾担任南宋福建路兴化军都监。
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因为那时候南宋哪有蒙古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