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节(2 / 4)
“我们收复云南之后,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放纵收买他们了。必须要革旧布新,重订制度。派军队护送官员上任,在各府州县建立政权,让土酋土民们明白,当今云南是谁家之天下。”
“我们也知道这样肯定会引起他们的抵触,但一开始不把规矩立好了,后面再想把他们管起来,会出更大的乱子,所以还是坚决的推行起各项制度来,结果那群土酋瞬间炸了毛,直接就造反了。”潘原明叹息一声道:“是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急,按常理说怎么也得过两年,等感受到切肤之痛后,才会有造反的念头的。”
“情况是不一样的。内地的那些土司土官,知道朝廷的强大,明白造反不可能成功,基本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才揭竿而起。”朱桢便道:“云南的土司就像你说的,被惯坏了,没有经过朝廷的毒打,以为还能像以前一样,一不高兴就闹事,一闹就有糖吃。”
说着他又对潘原明笑笑道:“再者你也不用替本王掩饰,这些政策方针,都是本王当初极力推行的,现在出了问题责任在我,不需要你们背锅。”
“多谢王爷……”潘原明感激涕零,他以前没跟朱桢接触过,还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领导都甩锅呢。
没想到王爷这么有担当。
“那么他们主要反对什么呢?”朱桢又问道。
“最主要的是派遣流官。按计划,云南、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最重要的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等十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二十三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另外十个边远府暂时全用土官。”潘原明忙答道:
“这次乱子主要就出在全设流官,或者以流官为主的府。”冯诚接茬道:“嵩盟属于云南府,永昌直接被屠城,曲靖楚雄临安也都反叛了。”
“嗯。”朱桢点点头,示意他们说下去。
“再就是土地的归属了,根据梁王留下的册簿,云南几个大坝子上的耕地,基本都是官田。土司们的田主要在山里。但我们想要据此接收土地驻屯时,却遭到了土民的阻拦,说那些土地原本是他们的,只是被元军强占,现在元军没了,自然要物归原主。”谢熊说着啐一口道:
“这他妈不扯淡吗?合着我们辛辛苦苦一场,就成了给这帮土鳖打工了?”
“而且他们所言不尽属实。”潘原明接茬道:“譬如方志上说,元朝官吏在昆明坝子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这滇池边的水田,分明是元朝新开的,那些土司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这不耍无赖吗?”
“结果双方难免发生争执,土民好勇斗狠,且头脑简单,几场械斗下来,整个府就跟着反了。”冯诚苦笑道。
“还有吗?”朱桢又问道。
“还有就是铜矿了,东川叛乱就是这个原因。等我们派官员去接手铜矿时,发现矿场都被那些土司趁机抢占了,我们勒令他们限期离开,他们却置若罔闻。时候一到,我们就派兵驱逐,对方也严阵以待,结果就打起来了,打着打着整个东川都反了……”谢熊说道。
“我基本听明白了,流官也好,土地铜矿也罢,这些触犯的其实都是土司老爷们的利益,而不是土民的。”朱桢缓缓道:
“那本王是不是可以总结为,这一切乱象都是因为,土司觉得自身利益受损搞出来的呢?”
“……”三人互相看看,还是潘原明点头道:“可以这么说。”
“那土民是怎么想的呢?”朱桢又问道。
“土民怎么想不重要吧。”潘原明道:“土司土民等级森严,土民完全依附于土司,一辈子听命土司,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就是土司的奴隶。”
“你说的没错,但我们要设法改变这一点。”朱桢缓缓道:“土司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土民对他们的无条件的服从。说白了,云南还停留在奴隶社会,土司就是奴隶主!”
“我父皇最痛恨的就是这个,三令五申规定不得逼良为贱,前朝为奴者,即放为良!如果我们能解放奴隶,让土民变成自由民,那土司没了倚仗,还怎么嚣张?”
“王爷说的是,只是此事还得从长计议,眼下实在不能操之过急啊。”潘原明赶忙劝谏道。就差说你再瞎搞云南就要彻底完蛋了。
“本王心里有数。”朱桢点点头道:“就算是要解放奴隶,也得先收拾了奴隶主才行。”
说着他问道:“云南现在有哪些强横的土司啊?”
第一零三四章 天南一霸
“回王爷,云南土司多如牛毛,实力强横者不在少数。原先元朝的各路总管均不容小觑,那些宣抚使,宣慰使更是根深蒂固,一呼百应。”冯诚便答道:
“其中最强的几个,诸如原先的大理段氏,昆明杨苴,东川安氏俱已被讨平,唯有麓川思氏因其地处偏僻,至今仍耀武扬威——攻陷永昌城的就是他们。”
“麓川思氏……”朱桢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便追问道:“他们的地盘有多大?土民有多少?能调动多少部队,驱使多少土司,战斗力又如何?” ↑返回顶部↑
“我们也知道这样肯定会引起他们的抵触,但一开始不把规矩立好了,后面再想把他们管起来,会出更大的乱子,所以还是坚决的推行起各项制度来,结果那群土酋瞬间炸了毛,直接就造反了。”潘原明叹息一声道:“是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急,按常理说怎么也得过两年,等感受到切肤之痛后,才会有造反的念头的。”
“情况是不一样的。内地的那些土司土官,知道朝廷的强大,明白造反不可能成功,基本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才揭竿而起。”朱桢便道:“云南的土司就像你说的,被惯坏了,没有经过朝廷的毒打,以为还能像以前一样,一不高兴就闹事,一闹就有糖吃。”
说着他又对潘原明笑笑道:“再者你也不用替本王掩饰,这些政策方针,都是本王当初极力推行的,现在出了问题责任在我,不需要你们背锅。”
“多谢王爷……”潘原明感激涕零,他以前没跟朱桢接触过,还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领导都甩锅呢。
没想到王爷这么有担当。
“那么他们主要反对什么呢?”朱桢又问道。
“最主要的是派遣流官。按计划,云南、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最重要的府,全设流官;楚雄、姚安、广甫等十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二十三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另外十个边远府暂时全用土官。”潘原明忙答道:
“这次乱子主要就出在全设流官,或者以流官为主的府。”冯诚接茬道:“嵩盟属于云南府,永昌直接被屠城,曲靖楚雄临安也都反叛了。”
“嗯。”朱桢点点头,示意他们说下去。
“再就是土地的归属了,根据梁王留下的册簿,云南几个大坝子上的耕地,基本都是官田。土司们的田主要在山里。但我们想要据此接收土地驻屯时,却遭到了土民的阻拦,说那些土地原本是他们的,只是被元军强占,现在元军没了,自然要物归原主。”谢熊说着啐一口道:
“这他妈不扯淡吗?合着我们辛辛苦苦一场,就成了给这帮土鳖打工了?”
“而且他们所言不尽属实。”潘原明接茬道:“譬如方志上说,元朝官吏在昆明坝子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这滇池边的水田,分明是元朝新开的,那些土司也可以说是他们的,这不耍无赖吗?”
“结果双方难免发生争执,土民好勇斗狠,且头脑简单,几场械斗下来,整个府就跟着反了。”冯诚苦笑道。
“还有吗?”朱桢又问道。
“还有就是铜矿了,东川叛乱就是这个原因。等我们派官员去接手铜矿时,发现矿场都被那些土司趁机抢占了,我们勒令他们限期离开,他们却置若罔闻。时候一到,我们就派兵驱逐,对方也严阵以待,结果就打起来了,打着打着整个东川都反了……”谢熊说道。
“我基本听明白了,流官也好,土地铜矿也罢,这些触犯的其实都是土司老爷们的利益,而不是土民的。”朱桢缓缓道:
“那本王是不是可以总结为,这一切乱象都是因为,土司觉得自身利益受损搞出来的呢?”
“……”三人互相看看,还是潘原明点头道:“可以这么说。”
“那土民是怎么想的呢?”朱桢又问道。
“土民怎么想不重要吧。”潘原明道:“土司土民等级森严,土民完全依附于土司,一辈子听命土司,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其实就是土司的奴隶。”
“你说的没错,但我们要设法改变这一点。”朱桢缓缓道:“土司为什么强大,就是因为土民对他们的无条件的服从。说白了,云南还停留在奴隶社会,土司就是奴隶主!”
“我父皇最痛恨的就是这个,三令五申规定不得逼良为贱,前朝为奴者,即放为良!如果我们能解放奴隶,让土民变成自由民,那土司没了倚仗,还怎么嚣张?”
“王爷说的是,只是此事还得从长计议,眼下实在不能操之过急啊。”潘原明赶忙劝谏道。就差说你再瞎搞云南就要彻底完蛋了。
“本王心里有数。”朱桢点点头道:“就算是要解放奴隶,也得先收拾了奴隶主才行。”
说着他问道:“云南现在有哪些强横的土司啊?”
第一零三四章 天南一霸
“回王爷,云南土司多如牛毛,实力强横者不在少数。原先元朝的各路总管均不容小觑,那些宣抚使,宣慰使更是根深蒂固,一呼百应。”冯诚便答道:
“其中最强的几个,诸如原先的大理段氏,昆明杨苴,东川安氏俱已被讨平,唯有麓川思氏因其地处偏僻,至今仍耀武扬威——攻陷永昌城的就是他们。”
“麓川思氏……”朱桢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便追问道:“他们的地盘有多大?土民有多少?能调动多少部队,驱使多少土司,战斗力又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