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作精老太,别人逃荒我开荒 第3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是每每回想起聂繁天的气运会无意识影响到别人,比如被他一拍,二瑞身上黄光就消失不见,江枝就很担心小满这一路的安危。
  可惜现在江枝已经看不见这些气场了,只希望自己能给小满带来好运,这样接触一下宽宽心。
  此去锦城府不是走亲访友,大家路上情绪很不佳。
  聂繁天除了在徐家村喊过“舅娘”,在路上也有意无意跟江枝拉开距离,有什么事自有小满传递。
  江枝也不想跟他太过亲近,最好是这番事了,还是各走一方。
  晚上月亮白如昼,白天冷霜厚如雪。
  早上赶路,白雾茫茫十米不见人,再衬着路边的霜花,只看着就寒气透骨。
  江枝和秦氏在车里坐不住,穿得再厚也没用,这湿漉漉的冷感觉整个人都冻透了。
  不光是坐车人难受,就连骑马的人也难受。
  只能等雾气散开才好赶路了,大家索性下马、下车步行热身。
  此时正走在一道山崖边,道宽不过两米,一侧是靠沟雾气茫茫不见底,一侧是石壁,上面有道道褐色印记。
  秦氏指着崖壁上一根用粽皮包裹的大竹筒道:“我知道这是啥,这是盐水管!是从盐井送往盐棚的。以前我娘家那边就看到过!”
  巴郡产盐,盐井分布也广,甚至还总结出“嘴对嘴,长流水;湾对湾,打不干”“山嘴对山嘴,必定出盐水”等准则,找到含量丰富的盐卤层。
  在一个地方打出含着低浓度盐份后,若当地晾晒条件不好,就会用竹筒把盐水送到其他地方浓缩。
  道路难行,就会在山间崖壁上打上栈板架起竹筒,把盐水从深山里的盐井中引导出来。
  长年累月从竹筒缝隙处滴漏的盐水,把石壁腐蚀出大块褐色。
  此处有盐管,就说明前方盐场快到了。
  兵乱时,徐家村这边官道沿途受灾最重,也是因为这边有好几座官盐和私盐盐井。
  随着雾气渐渐消散,一座高大的盐棚就出现在距离前方官道不远处的平地上。
  不过四周都是粗木围栏,不让人靠近,但能清楚看见盐棚旁边的畜力水车,和顶端那个大木箱。
  盐水从下方的盐池被水车带到高空的木箱里,然后再从上方斑竹枝搭建的晾棚细细流淌下来,周而复始,让风和太阳带走盐水中多余水份。
  然后再在盐棚旁边的灶台熬去最后水份,上面结晶就是食盐,而那些锅底含着盐的杂质直接丟弃不用。
  这些盐就是周王能“清君侧”的底气,利润丰厚,毕竟最早的盐能让古蜀人“不种而食,不织而衣”。
  江枝看得感叹不已,钱再多也是金字塔顶尖人享受,跟普通老百姓关系不大。
  李老实在旁边笑着道:“我还听人说过,那些盐水直接流进河沟里,洗衣服晾干都带白圈,也不知道用那水种粮食带味不?”
  秦氏在旁边白他一眼:“瞎说啥,那水一样种庄稼,水里还有鱼,都是被冲淡了的,还说啥种的粮食带味,你怎么不说煮出饭都不用放盐。”
  李老实点头:“我就是那意思!”
  “笨!”两人立即就像孩子一样斗起嘴来。
  江枝还在看盐水像日夜不停下雨的盐棚,小满就骑马过来:“婶子,天哥要去盐棚,他让我们在外面等一会。”
  “好!”江枝没有丝毫异议,完全听从聂繁天的安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