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古往今来那些附属国大多干这样的事情,大王子的行为也不算离奇贪婪,据崔不去对朝廷的了解,皇帝十有八九是会欣然应允的。
  崔不去道:“我看了,你说要亲自与我一道去隋都觐见,以示诚意,天子若知此事,定然大悦,待我修书一封,先发回帝都,奏禀君王,也好让礼部官员提前准备,迎接新可汗。”
  说罢他又将盟书从头到尾背出,果然一字不差。
  大王子这才知道人家压根不是没认真看,而是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他原本还有些疑虑,此时方是完全烟消云散,又行了个大礼。
  “那一切,就拜托崔郎君了。”
  武功比不过人家,放眼整个西突厥,也找不出一个崔不去这样的聪明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自然只能心悦诚服了。
  有大可敦与金莲的帮助,大王子很快就压下部落之中的不同声音,继承新可汗之位。
  崔不去等人受邀亲至观礼,俨然已是新可汗的座上宾,人人奉如神仙,不敢有半点不敬,与来时的风波频频,可谓天壤之别。
  即位大典之后,新可汗就带着金莲,与崔不去等人一同启程,前往中原。
  新可汗的母亲则留下来主持局面。
  此行与崔不去他们来时不同,不仅多了一位突厥可汗,还带了浩浩荡荡一个车队,里面既有突厥侍卫,又有各式各样的礼物,可谓声势浩大,自然一路顺畅,也不可能再遇到什么危险。
  为表结盟诚意,在崔不去的要求下,新可汗还放回了大部分原先因战争被掳去突厥的汉人百姓,这些人也都随行车队之中,不过他们肯定不可能跟去京城,崔不去准备在六工城就将他们留下安顿。
  六工城的赵县令早已得了消息,亲自出城相迎,并带来天子的旨意。
  上回崔不去与凤霄拿下且末城,传回京都,据说天子龙颜大悦,自然要论功行赏,崔凤二人受封乡侯,但当时他们来不及等到册封旨意,就又匆匆赶往西域,这次他们顺利交好西突厥,又把新可汗带回来,自然又是一桩大功,只不过现在消息还在路上,新的封赏没那么快下来,赵县令手里的旨意,依旧是上回册封乡侯,犒赏黄金的那一道。
  “两位郎君一路辛劳,此行又立一大功,传回京城,天子必定又行赏赐,只可惜下官职责所在,无法跟随二位北上入京,只能备下酒菜,为几位接风洗尘,还请与我入城歇息!”
  赵县令脸上的笑容比五月的牡丹花还要灿烂,他绞尽脑汁恨不能将自己十年读书所知道的溢美之词都往崔不去和凤霄身上扔,浑然忘了自己当时看着他们单枪匹马奔向且末城时,念叨“这俩傻子肯定有去无回”的话。
  眼前这座边城,不及京城繁华十之一二,但到了这里,入了这座城门,才算真正进了隋朝管辖的地界。
  且末城现在固然也算大隋城池之一,但那里久无管辖,就算骤然被纳入疆域,也还少了几分中原色彩。
  凤霄能感觉到,进了六工城,崔不去一下子松懈许多,仿佛卸下重担。
  一路上为了防止玉秀卷土重来,崔不去一直提着几分精神防备着,进了六工城之后,再往前必然还有隋朝军队护送,已经不必他再操心,于是直接病来如山倒,当晚连赵县令的洗尘宴都没参加。
  第87章
  赵县令现在很后悔,悔得肠子都快青了。
  凤霄与崔不去来六工城办案时,前者表明了身份,后者却顶着紫霞观观主的名头,不显山不露水。赵县令忙着讨好凤霄,自然就忽略了崔不去,后来方知人家来头不比解剑府小。
  他虽然官不大,却很明白这官场上,两个官职差不多的上官同样出现在面前时,最忌捧一个踩一个,而他居然犯了大忌。
  传说左月局与解剑府一样,都有先杀后奏的大权。
  传说左月局乃独孤皇后力主创建,背后是皇后这座大靠山。
  传说左月局正使神出鬼没,从未上朝,基本没什么人见过他,甚至还有传闻,他其实是皇后身边的内侍。
  传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