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3 / 4)
幸好老两口和安小彤都没事,虽然他们不是她真正的父母,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以后这副身体都是她在使用,和他们俩的缘是结下了。
而自己也回不到二十一世纪了。
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她父母,似乎也没错。
第二天,雨终于停了。
但是他们很快面临一个现实问题。
运送物资的车子是从村子的东头进来的,而受灾群众是安置在村子的南边。
物资车也尝试过走解放军部队的路绕到大堰村东边,但经过昨天晚上的降雨,道路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淹没。
而要是从村子东头最快速地驶入南面的话,只能走村道。
但村道也被洪水淹没了。
物资运送人员不敢冒险,又把车子开回了南边村头和大王村的交界处,原地待命。
所以,从镇上来的物资车现在根本开不进来。
救援物资进不来,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饿肚子,就连受伤了也没办法治疗。
不仅如此,现在的北方已经有了一丝冷意,晚上会更冷。
叶莺认为这些对他们来说都还好,过个几天洪水总能褪去吧?
但对于解放军不一样,他们一直连着高强度战斗,没有补给如何能够支撑?
就算纪连齐提及过,他们随军都会携带一些军用干粮,或许尚且能够坚持两三天。
但叶莺知道,他们带来的水和干粮早就已经分了一部分给人民群众。
眼看着有的在一线抗洪的同志因为长时间未进食,和高负荷战斗,似乎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体力不支,但却仍在咬牙坚持。
这种精神和毅力,叶莺是打心眼里敬佩他们的。
到了中午,搜救队又救回来不少群众。
这些村民躲在了大堰村里唯一的一栋小洋楼里,他们一直躲在屋里面,根本不知道解放军来支援了。
还是解放军挨家挨户地去搜寻,才找到他们的。
村长王立军也是在这时候被救出来的,有他来管理村民们,解放军就有更多精力去前线抗洪和救人。
但是随着不断救回受灾人民群众的同时,却也断断续续地传来了大家最不想听到的噩耗。
在搜救过程中,有几名解放军同志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听到噩耗,大堰村村民十分默契地安静了下来,而有不少老人家当场泪目了。
他们是从抗日时期过来的,对军人一直是心怀感激和敬仰的。
如今为了他们这个小乡村的村民,却极有可能在这一场浩大的天灾当中奉献出自己热烈的生命。
叶莺看见大家在默默地擦泪,心情也很沉重。
她最不希望看见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返回顶部↑
而自己也回不到二十一世纪了。
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她父母,似乎也没错。
第二天,雨终于停了。
但是他们很快面临一个现实问题。
运送物资的车子是从村子的东头进来的,而受灾群众是安置在村子的南边。
物资车也尝试过走解放军部队的路绕到大堰村东边,但经过昨天晚上的降雨,道路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淹没。
而要是从村子东头最快速地驶入南面的话,只能走村道。
但村道也被洪水淹没了。
物资运送人员不敢冒险,又把车子开回了南边村头和大王村的交界处,原地待命。
所以,从镇上来的物资车现在根本开不进来。
救援物资进不来,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要饿肚子,就连受伤了也没办法治疗。
不仅如此,现在的北方已经有了一丝冷意,晚上会更冷。
叶莺认为这些对他们来说都还好,过个几天洪水总能褪去吧?
但对于解放军不一样,他们一直连着高强度战斗,没有补给如何能够支撑?
就算纪连齐提及过,他们随军都会携带一些军用干粮,或许尚且能够坚持两三天。
但叶莺知道,他们带来的水和干粮早就已经分了一部分给人民群众。
眼看着有的在一线抗洪的同志因为长时间未进食,和高负荷战斗,似乎已经逐渐开始出现体力不支,但却仍在咬牙坚持。
这种精神和毅力,叶莺是打心眼里敬佩他们的。
到了中午,搜救队又救回来不少群众。
这些村民躲在了大堰村里唯一的一栋小洋楼里,他们一直躲在屋里面,根本不知道解放军来支援了。
还是解放军挨家挨户地去搜寻,才找到他们的。
村长王立军也是在这时候被救出来的,有他来管理村民们,解放军就有更多精力去前线抗洪和救人。
但是随着不断救回受灾人民群众的同时,却也断断续续地传来了大家最不想听到的噩耗。
在搜救过程中,有几名解放军同志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听到噩耗,大堰村村民十分默契地安静了下来,而有不少老人家当场泪目了。
他们是从抗日时期过来的,对军人一直是心怀感激和敬仰的。
如今为了他们这个小乡村的村民,却极有可能在这一场浩大的天灾当中奉献出自己热烈的生命。
叶莺看见大家在默默地擦泪,心情也很沉重。
她最不希望看见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