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5节(3 / 4)
说罢,郗归直起身来,在谢瑾唇上,留下一个带着美人香的轻吻。
谢瑾心下大乱,为郗归的逾礼,也为自己的放纵。
他循规蹈矩地过了二十年,从未见过如郗家兄妹这般视礼节如无物的人。
谢瑾一直以为自己会娶一个端庄持重、知书达理的闺秀为妻,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做谢家的宗妇。
可自从第一眼见到郗归,他脑海中所有关于未来妻子的想象,便都化作了一个具体的形象——郗归。
然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这样美好的日子终究不长久。
郗归会因喜欢他而不拘俗礼地亲近,却也会因不想嫁他而毅然决然地离开。
谢瑾与郗归第一次争吵,是在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夏日。
第11章 割席
那天,郗归在谢瑾书房练字,谢瑾则在回复一份来自建康的家书。
他提笔写道:“大郎,和之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
——大郎是王和之之子,又并无过分的地方,你为何如此不喜他呢?
郗归看到这段话,一脸的不可思议:“王定之愚钝不堪,丝毫不类其父,成日里只知道信奉天师道那些愚弄世人的妄语。既无文彩,又不通庶务,更兼性情傲慢。我即便是他的表妹,也不能昧着良心夸他,你竟然能写出这种话?”
谢瑾苦笑着说道:“我有一个侄女,与王定之订有婚约,孰料二人相见之后,她便一意悔婚,坚决不愿出嫁。她不能说动家中长辈,便寄信给我,可我又能如何呢?”
王谢两家婚约,郗归亦有耳闻:“我纵无缘风咏絮之才,也看不上王定之那样的人,更何况你那素有才名的侄女呢?”
谢瑾摇头道:“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岂可因个人好恶而坏秦晋之交?”
“因为被逼嫁人的不是你。”郗归瞪了他一眼,“听说你还有一个侄女嫁与温氏,后来温氏与三吴之乱有涉,朝廷本未贬官论罪,谢氏却执意断亲。那女子虽不情愿,却为长辈所逼,不得不和离归家。”
“婚姻之好,乃是为了相互扶持,若徒有牵累,又何必维持?”
郗归冷笑:“如君所言,世家大族之内,竟无夫妻恩义吗?”
谢瑾道:“夫妻事小,家国事大。”
郗岑清谈之时,理甚渊博,赡于论难。
郗归自小受郗岑教导,也有几分辩才。
她当即驳道:“圣人设象立意,以垂教天下。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1夫妇也者,人伦之基,三纲之始。君以家国为借口,为利益而绝夫妇之道,岂非灭绝人伦之举?”
谢瑾答道:“世情如此,非独我作此想。”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培塿无松柏,熏莸不同器,世间之事,本就是如此。”
郗归沉默了下,反唇相讥道:“不想嫁的非让嫁,不想离的非让离。你们不过是只看的到利益,不顾惜家中女儿的心意罢了。”
世人皆说郗岑卓荦不羁,但谢瑾认识郗归后便知道,这两兄妹,是一样地不拘小节、不重名利,也一样地看不起建康城中那些沉酣名利、汲汲营营的世家——陈郡谢氏也在其中。
谢瑾并不因这份看不起而感到愤怒。
毕竟,高平郗氏在江北抗胡,战至只剩一人之时,陈郡谢氏在江左领了官职,然后,不停地生孩子,壮大家族。
而在郗照苦心经营京口、拱卫建康,以至于对仅存的血脉疏于教养之时,陈郡谢氏在多方联姻,与江左各世家建立联系。 ↑返回顶部↑
谢瑾心下大乱,为郗归的逾礼,也为自己的放纵。
他循规蹈矩地过了二十年,从未见过如郗家兄妹这般视礼节如无物的人。
谢瑾一直以为自己会娶一个端庄持重、知书达理的闺秀为妻,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做谢家的宗妇。
可自从第一眼见到郗归,他脑海中所有关于未来妻子的想象,便都化作了一个具体的形象——郗归。
然而,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这样美好的日子终究不长久。
郗归会因喜欢他而不拘俗礼地亲近,却也会因不想嫁他而毅然决然地离开。
谢瑾与郗归第一次争吵,是在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夏日。
第11章 割席
那天,郗归在谢瑾书房练字,谢瑾则在回复一份来自建康的家书。
他提笔写道:“大郎,和之之子,人材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
——大郎是王和之之子,又并无过分的地方,你为何如此不喜他呢?
郗归看到这段话,一脸的不可思议:“王定之愚钝不堪,丝毫不类其父,成日里只知道信奉天师道那些愚弄世人的妄语。既无文彩,又不通庶务,更兼性情傲慢。我即便是他的表妹,也不能昧着良心夸他,你竟然能写出这种话?”
谢瑾苦笑着说道:“我有一个侄女,与王定之订有婚约,孰料二人相见之后,她便一意悔婚,坚决不愿出嫁。她不能说动家中长辈,便寄信给我,可我又能如何呢?”
王谢两家婚约,郗归亦有耳闻:“我纵无缘风咏絮之才,也看不上王定之那样的人,更何况你那素有才名的侄女呢?”
谢瑾摇头道:“婚姻是结两姓之好,岂可因个人好恶而坏秦晋之交?”
“因为被逼嫁人的不是你。”郗归瞪了他一眼,“听说你还有一个侄女嫁与温氏,后来温氏与三吴之乱有涉,朝廷本未贬官论罪,谢氏却执意断亲。那女子虽不情愿,却为长辈所逼,不得不和离归家。”
“婚姻之好,乃是为了相互扶持,若徒有牵累,又何必维持?”
郗归冷笑:“如君所言,世家大族之内,竟无夫妻恩义吗?”
谢瑾道:“夫妻事小,家国事大。”
郗岑清谈之时,理甚渊博,赡于论难。
郗归自小受郗岑教导,也有几分辩才。
她当即驳道:“圣人设象立意,以垂教天下。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1夫妇也者,人伦之基,三纲之始。君以家国为借口,为利益而绝夫妇之道,岂非灭绝人伦之举?”
谢瑾答道:“世情如此,非独我作此想。”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培塿无松柏,熏莸不同器,世间之事,本就是如此。”
郗归沉默了下,反唇相讥道:“不想嫁的非让嫁,不想离的非让离。你们不过是只看的到利益,不顾惜家中女儿的心意罢了。”
世人皆说郗岑卓荦不羁,但谢瑾认识郗归后便知道,这两兄妹,是一样地不拘小节、不重名利,也一样地看不起建康城中那些沉酣名利、汲汲营营的世家——陈郡谢氏也在其中。
谢瑾并不因这份看不起而感到愤怒。
毕竟,高平郗氏在江北抗胡,战至只剩一人之时,陈郡谢氏在江左领了官职,然后,不停地生孩子,壮大家族。
而在郗照苦心经营京口、拱卫建康,以至于对仅存的血脉疏于教养之时,陈郡谢氏在多方联姻,与江左各世家建立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