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第21节(2 / 4)
可宋和却主动开口说道:“老师病逝后,在下随女郎到了京口。京口大震,女郎眼见生民罹难,哀痛不已,嘱咐我在此施粥,好尽些绵薄之力。”
谢瑾在袖中握紧了拳头,不动声色地舒了口气。
他看向这个熟知荆州旧事的故人,知道他已经在郗岑死后,迅速地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卷土重来的道路。
而自己,也是这条路上的一枚石子,或者说,一个重要的站点。
对于宋和的心机用尽,谢瑾本该感到厌恶。
可此时时刻,他内心只有庆幸。
宋和的从容意味着郗归的平安,这是最好的消息,对谢瑾而言,再没有比这更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眼郗归,看一眼那个让他魂牵梦绕了七年的女郎。
第52章 重逢
雨依旧在下。
地动后, 微雨中,江岸比平日里嘈杂了不少。
尽管如此,谢瑾还是在这一阵又一阵的喧嚣中,无比清晰地听到了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
一声接着一声, 时而舒缓, 时而激越。
就像他此刻的一颗心, 既有柔情似水,又有汹涌澎湃。
又像荆州群山间的江水, 像他们久未拾起的那段感情。
谢瑾停住了脚步, 侧头聆听江水的声音。
他忽然有些胆怯, 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没有家族荣耀,没有政务纷扰,甚至没有花前月下, 只是知道她是平安的, 知道她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 知道他们即将重逢。
近乡情怯,不外如是。
这不是他的故乡, 却是他心心念念向往的、一条久违的归路。
七年过去了, 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东西太多, 多到几乎快要模糊彼此的面容。
郗归能否接受郗岑的郁郁而终?
而他们,又能否接受彼此的改变?
寒鸦飞过,发出孤寂的声响。
谢瑾抬眼望去,一弯新月悬在空中,于一片雾色中洒下了如水的月光。
照彻大千世界, 照彻百转人心。
谢瑾想到了荆州的月夜, 想到了曾经无数次的月下相伴,想到了郗归从前吟过的一首诗——“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
他抬起右手,示意阿辛不必撑伞。
自己则一步步地,走进微雨,走向郗归所在之处。
谢瑾就这样走了一刻钟。 ↑返回顶部↑
谢瑾在袖中握紧了拳头,不动声色地舒了口气。
他看向这个熟知荆州旧事的故人,知道他已经在郗岑死后,迅速地为自己选择了一条卷土重来的道路。
而自己,也是这条路上的一枚石子,或者说,一个重要的站点。
对于宋和的心机用尽,谢瑾本该感到厌恶。
可此时时刻,他内心只有庆幸。
宋和的从容意味着郗归的平安,这是最好的消息,对谢瑾而言,再没有比这更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眼郗归,看一眼那个让他魂牵梦绕了七年的女郎。
第52章 重逢
雨依旧在下。
地动后, 微雨中,江岸比平日里嘈杂了不少。
尽管如此,谢瑾还是在这一阵又一阵的喧嚣中,无比清晰地听到了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
一声接着一声, 时而舒缓, 时而激越。
就像他此刻的一颗心, 既有柔情似水,又有汹涌澎湃。
又像荆州群山间的江水, 像他们久未拾起的那段感情。
谢瑾停住了脚步, 侧头聆听江水的声音。
他忽然有些胆怯, 希望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没有家族荣耀,没有政务纷扰,甚至没有花前月下, 只是知道她是平安的, 知道她在离自己很近的地方, 知道他们即将重逢。
近乡情怯,不外如是。
这不是他的故乡, 却是他心心念念向往的、一条久违的归路。
七年过去了, 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东西太多, 多到几乎快要模糊彼此的面容。
郗归能否接受郗岑的郁郁而终?
而他们,又能否接受彼此的改变?
寒鸦飞过,发出孤寂的声响。
谢瑾抬眼望去,一弯新月悬在空中,于一片雾色中洒下了如水的月光。
照彻大千世界, 照彻百转人心。
谢瑾想到了荆州的月夜, 想到了曾经无数次的月下相伴,想到了郗归从前吟过的一首诗——“江畔何年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
他抬起右手,示意阿辛不必撑伞。
自己则一步步地,走进微雨,走向郗归所在之处。
谢瑾就这样走了一刻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