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难民进城(2 / 4)
晏皇后当初走出永巷,虽说靠的是建文帝的宠爱,但这些年,朱桓也的确为她赴汤蹈火。
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首尾,谁都不敢笃定地说一个“不”字。
崔老太君却似对众人的异样毫无所觉,看到津津有味之处还与旁人兴致勃勃地朗声讨论,不断拍手叫好。
主人家的寿星都尚且如此投入,前来贺寿的宾客自然也不能扫兴,于是纷纷收敛起五花八门的心思,打赏的打赏,夸赞的夸赞。
晏凌行若无事地喝完茶,眼见周围的贵妇们沉默寡言神情微妙,不复暖阁时的叽叽喳喳,她唇角勾起,面色如常地吩咐绿荞上台给戏班子赏钱。
“这出戏真的很精彩!”晏凌转眸瞥向崔老太君,嫣然一笑:“我原本还以为这外乡戏班唱的戏不一定合心意,没想到听来也别有一番滋味,文戏百转千回,武戏热血沸腾,倒使人耳目一新,而且戏本子也写的极好。”
崔老太君目光一闪,笑意越发和蔼慈祥:“老身本来还担心贵客会不喜欢,眼下听到宁王妃称赞,总算是放下了心头大石,若老身的好意成了坏心,那可就是罪过大了。”
“您是老寿星呀,您爱看什么,咱们就跟着看什么。”晏凌故作俏皮眨了眨眼:“这么推陈出新的戏码,如果不是崔老太君,我们还看不到。”
有了晏凌打头阵,其余诰命也争先恐后地发言开始赞美这出《半璧江山》,词藻华丽,态度要多恭敬就多恭敬。
崔家的身份地位虽不如国公府,可也是武将中的佼佼者,而且纵横沙场多年,朝堂上现在是文盛武衰,说句不好听的,谁知道什么时候秦皇的铁骑就踏进大楚国境了?
到时武将就是香饽饽,所以这时就讨好崔家,也算得上未雨绸缪。
小徐氏的脸色却不太好看,《半璧江山》这折戏的主角和晏皇后的经历太像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戏中人的生平比晏皇后还惊世震俗,连什么和假太监私通生孩子都冒出来了。
也不知道崔家这个老东西存了什么心!
还有这戏班子也不晓得是有意亦或无意,竟然编出了这么大逆不道的戏本子。
小徐氏坐立不安,想直奔忠国公府找晏国忠好好说一说此事,奈何寿宴还没真正摆开,她只好按捺着焦躁强装镇定地赴宴。
……
寿宴安排在荣寿堂,开席时,建文帝派单公公送来了一水儿的贵重赏赐。
崔老太君按品大妆备案燃香地领着一众崔府人接赏,面上恭敬,只是低头时眼底有讥诮一闪而过,再抬头,便连声自称“老身惶恐,谢皇上抬爱。”
单公公在回雁山庄以身救驾,失去了半只手掌,按理是不该再在御前伺候了,可建文帝感怀单公公忠义,不仅命令最好的御医给他治伤,而且比从前更加信任他,将他提到了邢公公比肩的位置。
他左手捧圣旨,右手的臂弯托着一把拂尘,阴柔的声音含着笑:“老君快别多礼,皇上说了,老太君是我大楚的祥瑞之人,必定能日月昌明松鹤延年。”
崔老太君盛情邀请单公公入席,单公公推辞一番以后,便却之不恭地在男宾席坐下了。
见到单公公,在座的女客都颇为不自在。
男女客人都是分席而坐,中间只隔了一道屏风,单公公的身份瞧着尊贵,其实略有几分尴尬。
单公公如今是建文帝跟前的红人,女眷们原先还想聊一聊家常,现在有个建文帝的“眼线”杵着,她们更是不好开口了,又想起双庆楼的戏,表情自然愈加一言难尽。
偏偏崔老太君主动道:“公公早来便好了,双庆楼的戏刚唱完呢。”
“哦?”单公公举杯,饶有兴味:“不知是什么大戏竟能入了老太君的法眼?”
崔老太君微微一笑,真的毫无顾忌地把《半璧江山》的内容讲述了出来。
单公公煞有其事地听着,末了,点评道:“这戏班子倒的确别具一格。”
话落,那些本来如坐针毡的诰命更局促了。 ↑返回顶部↑
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首尾,谁都不敢笃定地说一个“不”字。
崔老太君却似对众人的异样毫无所觉,看到津津有味之处还与旁人兴致勃勃地朗声讨论,不断拍手叫好。
主人家的寿星都尚且如此投入,前来贺寿的宾客自然也不能扫兴,于是纷纷收敛起五花八门的心思,打赏的打赏,夸赞的夸赞。
晏凌行若无事地喝完茶,眼见周围的贵妇们沉默寡言神情微妙,不复暖阁时的叽叽喳喳,她唇角勾起,面色如常地吩咐绿荞上台给戏班子赏钱。
“这出戏真的很精彩!”晏凌转眸瞥向崔老太君,嫣然一笑:“我原本还以为这外乡戏班唱的戏不一定合心意,没想到听来也别有一番滋味,文戏百转千回,武戏热血沸腾,倒使人耳目一新,而且戏本子也写的极好。”
崔老太君目光一闪,笑意越发和蔼慈祥:“老身本来还担心贵客会不喜欢,眼下听到宁王妃称赞,总算是放下了心头大石,若老身的好意成了坏心,那可就是罪过大了。”
“您是老寿星呀,您爱看什么,咱们就跟着看什么。”晏凌故作俏皮眨了眨眼:“这么推陈出新的戏码,如果不是崔老太君,我们还看不到。”
有了晏凌打头阵,其余诰命也争先恐后地发言开始赞美这出《半璧江山》,词藻华丽,态度要多恭敬就多恭敬。
崔家的身份地位虽不如国公府,可也是武将中的佼佼者,而且纵横沙场多年,朝堂上现在是文盛武衰,说句不好听的,谁知道什么时候秦皇的铁骑就踏进大楚国境了?
到时武将就是香饽饽,所以这时就讨好崔家,也算得上未雨绸缪。
小徐氏的脸色却不太好看,《半璧江山》这折戏的主角和晏皇后的经历太像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戏中人的生平比晏皇后还惊世震俗,连什么和假太监私通生孩子都冒出来了。
也不知道崔家这个老东西存了什么心!
还有这戏班子也不晓得是有意亦或无意,竟然编出了这么大逆不道的戏本子。
小徐氏坐立不安,想直奔忠国公府找晏国忠好好说一说此事,奈何寿宴还没真正摆开,她只好按捺着焦躁强装镇定地赴宴。
……
寿宴安排在荣寿堂,开席时,建文帝派单公公送来了一水儿的贵重赏赐。
崔老太君按品大妆备案燃香地领着一众崔府人接赏,面上恭敬,只是低头时眼底有讥诮一闪而过,再抬头,便连声自称“老身惶恐,谢皇上抬爱。”
单公公在回雁山庄以身救驾,失去了半只手掌,按理是不该再在御前伺候了,可建文帝感怀单公公忠义,不仅命令最好的御医给他治伤,而且比从前更加信任他,将他提到了邢公公比肩的位置。
他左手捧圣旨,右手的臂弯托着一把拂尘,阴柔的声音含着笑:“老君快别多礼,皇上说了,老太君是我大楚的祥瑞之人,必定能日月昌明松鹤延年。”
崔老太君盛情邀请单公公入席,单公公推辞一番以后,便却之不恭地在男宾席坐下了。
见到单公公,在座的女客都颇为不自在。
男女客人都是分席而坐,中间只隔了一道屏风,单公公的身份瞧着尊贵,其实略有几分尴尬。
单公公如今是建文帝跟前的红人,女眷们原先还想聊一聊家常,现在有个建文帝的“眼线”杵着,她们更是不好开口了,又想起双庆楼的戏,表情自然愈加一言难尽。
偏偏崔老太君主动道:“公公早来便好了,双庆楼的戏刚唱完呢。”
“哦?”单公公举杯,饶有兴味:“不知是什么大戏竟能入了老太君的法眼?”
崔老太君微微一笑,真的毫无顾忌地把《半璧江山》的内容讲述了出来。
单公公煞有其事地听着,末了,点评道:“这戏班子倒的确别具一格。”
话落,那些本来如坐针毡的诰命更局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