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83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渤海耕地一千二百余万亩,人口却只有八十余万人,几乎人均十五亩。
  如果不是种不过来,那恐怕这个耕地数量还能再翻一番。
  饶是当下的人均十五亩,那都是每户均有至少两头耕牛的结果。
  而且即便有两头牛,这些耕地也多种不过来,基本都会拿出部分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等好伺候的作物。
  王回在感叹现在人的好日子,何尝又不是对过去的一种唏嘘。
  “爹,您都不着急回去当官吗?”
  王彧询问着自家父亲,而王回却脸上挂着笑容,轻轻摇着头。
  他并不着急重返庙堂,因为他知道,现在天下富户还未成长起来,他们手中的资本也还不足以让他们寻找政治上的代言人。
  至于之前躲避存活下来的那些则是手段精明,即便再次发动京察,还是会被这群人给逃脱,得不偿失。
  唯有官商勾结的影响到了一定程度,皇帝才会请自己再复出来收拾他们。
  在此之前,自己要做的就是好好休养生息。
  想到这里,王回将思绪沉浸到了面前肥沃的黑土地中,而整个天下也在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洪武年间开始发行的宝钞,最终在洪熙十一年九月回收了个七七八八。
  大批宝钞被集中销毁,而大西洋上的印度厮当地区成为了大明最佳的人口市场。
  近七千万人口的印度厮当分裂成为了大大小小十六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加入了大明宗藩体系。
  锡兰宣慰司成为了监督它们的主要势力,而同时锡兰宣慰司上的汉口也达到了三十二万人,人口总数达到了一百四十五万,汉人比例越来越高。
  除此之外,大明在阿拉伯半岛许多地方的百户所也纷纷扩建为千户所,并吸引了一定下西洋汉人来居住生活。
  随着学子毕业的数量越来越多,想进入太学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民间开始涌现出一批发明家,他们研究并发明了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根据自行车,他们发明了脚踏式淘沙挖泥的船只。
  这是一种让工人无需进入水下淘沙的便捷工具,工作起来的样子有点儿类似水车,只不过运送和挖掘对象换成了河底的泥土和沙子。
  除此之外,还有人将自行车装上了充气的猪膀胱,试图发明水陆两栖的交通工具,以及方便躺着看书的眼镜、木质折叠桥等等有用或者没用的发明。
  他们在发明了这些东西后,往往会迫不及待的前往太学,在太学门口展示自己的发明,即便阻拦也没用。
  朱高煦倒是乐见于此,所以对于一些有意思的发明,他会让太学评定后带给自己看看,并酌情给予发明者赏赐。
  这其中许多发明都是无用的,所以庙堂上也有人评价这是百姓们吃饱了撑着的无趣发明。
  这句话听上去在骂人,不过却是对朱高煦治理天下最好的评价。
  若是没有吃饱,又如何会有这些“奇技淫巧”呢?
  兴许是觉得如此大明过于平顺,老天最终还是在入冬给朱高煦送来了一条条的坏消息。
  浔州伯盛庸、庆远伯刘真先后在十月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及六十二岁。
  闻讣后,朱高煦以二人于国有功,分别追谥为忠诚、忠肃,并着其嫡长承袭爵位。
  二人离去的噩耗还未消散,冬月中旬,沈国公王义薨逝,享年六十六岁。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