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1章 虎父无犬子(2 / 2)
心灰意冷的崔富源便离开了部队,回到了老家宝昌经商,顺便组建了一支队伍,最初的想法是护卫商队、看家护院,但是日军入侵之后,对当地的商家打压很是厉害,生意几乎没法做下去了,崔富源便一气之下变卖家产拉起了竿子。
后来,在一次和日军的遭遇中,崔富源反倒是中了埋伏,虽然浴血奋战突出了重围,但是最后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他手上的这股抗日力量便交到了儿子崔中心的手里。
崔中兴比崔富源的脑子还要灵活,从来不和鬼子正面冲突,打完了就跑,让日军根本抓不住他们。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队伍越发地壮大,最多的时候足足有四百多人,也正是由于崔中心的小心谨慎,才躲过了鬼子的多次围剿。
在宝昌的时候,他便经常听路过的客商说起七星镇独立团的事,对常凌风他们佩服至极,上次有幸在宝昌的客栈里见到常凌风。自此之后,崔中兴便萌生了跟着常凌风一起打鬼子的想法。
用崔中兴的话说就是自己在宝昌这里最多就是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你再看看人家独立团搞出来的场面,哪个不是大手笔。
但是,崔中信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兄弟的意愿,毕竟有的人就想着偏安一隅,不愿意受部队上各种纪律约束。别看崔中兴是杆子里的头把交椅,但是手下很多都是跟着其父大江山的,而崔中兴的威望还不足以完全镇住他们,因此内部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部分人不同意联合独立团抗日。
后来,刚好赶上日军第十五师团围剿七星镇独立团,崔中兴便拉上自己的心腹手下前来支援。 ↑返回顶部↑
后来,在一次和日军的遭遇中,崔富源反倒是中了埋伏,虽然浴血奋战突出了重围,但是最后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他手上的这股抗日力量便交到了儿子崔中心的手里。
崔中兴比崔富源的脑子还要灵活,从来不和鬼子正面冲突,打完了就跑,让日军根本抓不住他们。在他的苦心经营之下,队伍越发地壮大,最多的时候足足有四百多人,也正是由于崔中心的小心谨慎,才躲过了鬼子的多次围剿。
在宝昌的时候,他便经常听路过的客商说起七星镇独立团的事,对常凌风他们佩服至极,上次有幸在宝昌的客栈里见到常凌风。自此之后,崔中兴便萌生了跟着常凌风一起打鬼子的想法。
用崔中兴的话说就是自己在宝昌这里最多就是小打小闹,成不了什么气候,你再看看人家独立团搞出来的场面,哪个不是大手笔。
但是,崔中信虽然有这种想法,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兄弟的意愿,毕竟有的人就想着偏安一隅,不愿意受部队上各种纪律约束。别看崔中兴是杆子里的头把交椅,但是手下很多都是跟着其父大江山的,而崔中兴的威望还不足以完全镇住他们,因此内部之间出现了一些分歧,部分人不同意联合独立团抗日。
后来,刚好赶上日军第十五师团围剿七星镇独立团,崔中兴便拉上自己的心腹手下前来支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