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同于其他官员,长史身为刺史府佐官,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刺史的意旨。王长史想着,自家刺史大人年轻气盛,不擅长倒贴讨好这种事,那便放着他来。
  王长史做好了倒贴的准备,却发觉宣安大长公主府上来人同他家刺史大人相处甚是融洽,一问才知,双方早有交集,只是不便于外人道也。
  紧接着,王长史又知晓了李潼的身份,便更是大喜,于内心暗暗牟足了劲儿,决心要使出浑身解数招待好这位金山女郎。
  让人送了摇金暂时去歇息后,王长史陪着常岁宁往书房去,路上,常岁宁忽然想到一件事:“说来,长史是不是漏掉了一件事……长史是否还需代圣人考问于我?”
  历来,大盛凡任刺史之职者,皆需经天子亲自考问,通过者方可领职上任。
  常岁宁情况特殊,未及入京,按说便该由长史来代替完成此事。
  王长史恍然一拍额头,是啊,按说刺史大人还需要通过考问之后,他才能交付公务的。
  可昨日这位刺史大人上来便大肆料理起了公务,根本没给人反应的机会,昨日在场的官员们也没人敢吭声。
  此时说起此事,王长史失笑摇头:“不考也罢,您又何须下官来考呢。”
  “可长史总要给朝廷答复的——”
  “这个简单……”王长史很上道,小声道:“回头下官都给您记个甲上最优,让人送回京师便是……”
  常岁宁满意点头:“那便辛苦长史了。”
  王长史客气了一番后,斟酌着问:“说来,下官倒十分好奇,大人这般熟悉地方事务,又兼此一身治下之能……不知俱是从何处习来的?”
  “这些么……大多是同老师学来的。”常岁宁随口道。
  老师啊。
  王长史会意点头:“是,乔祭酒如今虽居祭酒之职,但曾也是先太子殿下麾下第一谋士,又是状元出身……说来,如今倒是屈才了。”
  “倒也不算屈才。”常岁宁与他随口闲扯着:“横竖祭酒也只是他的副业,主业是钓鱼来着。”
  王长史拈须笑起来,点头称是,但内心仍是对乔祭酒刮目相看,有些人看起来不声不响,却偷摸教出了这样出色的学生来,实在叫人意外。
  是夜,同常岁宁长谈罢半日的王长史,感触更深几许,不禁提笔给太傅写信。
  信的前半部分表达了对刺史大人的惊艳之情,后半部分则大肆称赞乔央,再三惊叹“乔祭酒教导过分有方”。
  在信上大肆抒发罢,王长史才得以心情愉悦地宽衣睡下。
  ……
  接下来数日,即将归京的肖旻大军之中,就“谁走谁留”一事上,出现了一些分歧。
  第331章 若无明主,我为明主
  圣旨言明,要留下八万大军随常岁宁抗倭。
  底下的兵士们,自然没有选择去留的权力,只需奉行军令安排即可。
  这些分歧,便出现在稍有些话语权的将领与大教头们之间。
  这分歧的源头,来自于大家普遍怀揣着同一种念头——既然总要有人留下,为什么不能是我呢?
  想要追随宁远将军建功立业,的确是一方面,炙手可热而又爱惜部下的将星人物,谁不想追随?
  当然,崇敬之心只是前提,而非全部,是,他们此番是要归京去,但归京之后呢,难道就能躺下享福了吗?不,还是要打仗的,只是换个战场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