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道:”而越州的动静定会招来天子猜忌,为占先机,越王不单要起事,且还会很快起事,如此之短的时日内他难有详具之计划,足下根基不牢,名号历来不显,谈何远征?故我判定,他注定难成大事。先生若选择跟从,非但抱负难展,或还将很快便有性命株连之危。”
  听至此处,王岳再看向这位年少的刺史,眼中已有了不一样的情绪。
  她的声音尚有着少女特有的清亮明澈,但说起这些政局,却思路清晰笃定,没有一字废话,字字句句直指要害……短短几句话间,她竟已判定了还未来得及起事的越王必败。
  越王若知晓有一个十七岁的女郎此时已为他心中的大业下了定论,不知是何感受?
  王岳胡乱地想着,越王什么感受他不知道,但他的感受是……这位常刺史,果然很不一般。
  这个结论的出现,甚至只是初见之下的寥寥数语……
  而越是如此,越可见不同寻常。
  王岳心内涌现出一种未曾有过的感受,他看向骆观临——老骆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日内转投原本的“对家”,他好像有点懂了。
  第360章 江都热情好客
  王岳温吞不决的性情之下,藏着的是过于跳跃的想法。
  他遇事时,总会在脑子里做出各种延展推断,常见的例子就如同方才他看到常岁宁进来,脑子会根据当下情形迅速分析,做出自认最准确的判断——
  虽然他判断错了,但站在他的角度,他的判断的确是最有可能的,而非毫无依据的。只是常岁宁会出现在此处,实在偏离了常理,他是在好友的刻意蒙蔽之下,生出了认知盲区。
  而他脑子里不常见的想法延展也有很多,譬如他登高时,总会冷不丁幻想一下自己从高处跌落摔死的情形;于家中抱挪花盆时,脑中则会闪过自己抱盆跌倒,盆碎,而利瓷刚巧扎入自己喉间的可能;吃饭时也时常会幻想被双箸戳死,被饭菜噎死呛死,且遇母亲下厨时最为频发……
  发作严重时,日常在脑子里死上百八十遍,也不在话下。
  总而言之,他这个脑子,总是活跃的过分,此现象有利有弊,他自幼擅推想,算学是同龄人中学的最好的。且他擅画仙人仙境,脑中想象万千,下笔自有不羁仙气,于钱塘乃至整个江南皆称得上饮誉画坛。
  弊端也有很多,譬如他脑子转得太快,刹不住脚,偶有给人以“王望山此人疑有脑疾”之感的发言。
  而正因想法总是太杂太乱,才有骆观临口中“擅谋却不擅断”的评价,也造就了他遇事难以抉择的性子。
  此时此刻,王岳的“幻死之症”便发作得很彻底,他听着常岁宁口中对越王起事的下场定论,脑中已随之幻想了十多种跟随越王起事失败之后的死法。
  被斩首的,五马分尸的,株连九族的,妻离子散的,游街示众时臭鸡蛋与烂白菜砸在脸上的,死于逃亡路上的,在阎王殿中被审判时痛哭流涕的……
  代入感太强,王岳已经开始忍不住在心里痛骂自己识人不清了。
  但这些皆是一瞬间的即时想法,他也很清楚常岁宁的用意所在,此刻,面对常岁宁的“好心提醒”,他很谨慎迂回地道:“是,多谢常刺史提醒……”
  没有说不投越王,也没有说愿意留下。
  今日这一切对他来说都太快了,他此行本是印证好友生死安危来了,结果自己反倒陷入了事关生死安危的困局当中!
  想到骆观临方才那句“我是人非鬼”,王岳暗暗拿怨愤的眼神看过去——很多时候,人比鬼要可怕!
  常岁宁也无意逼着王岳当场做决定,而是先让人上了酒菜,认真款待。
  反正如今的江都便是一口巨大的麻袋,来都来了,迟早是要“宾至如归”的。
  对待有才之士,她历来有耐心,更何况这只甜瓜也无需她亲自来扭,她明日便要去军中,今日只需给对方留个像样的好印象即可,接下来,人就交给骆观临来游说了。
  用罢饭菜,一行人一同离开酒楼,常岁宁看着与骆观临上了同一辆马车的王岳,心中甚熨帖——手底下有人可用就是好啊,瓜都不用自己扭了。
  看似被邀、实则被迫去往刺史府做客的王岳,刚上得马车,离开了常岁宁的视线后,收起了强颜欢笑之色,立即对好友开展了质问与控诉。
  骆观临任由狂风骤雨将自己笼罩,待好友发泄完心中怒气后,他才道:“你不来江都,能去哪里?去投效越王?他已两次让人登门,你若坚持不从,怕是要大祸临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