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节(3 / 4)
途中行经一处小镇,因雨水停留数日,一晚,一名族人诓她离开投宿的客栈,竟与人合谋将她打晕,欲将她卖掉。
幸而幼弟机警,及时告知族人此事,她才得以被勉强救下。
但她醒后,那名族人竟未有受到什么值得一提的处罚,族中长辈或沉默,或不耐烦她的“咄咄逼人”,竟冷着脸扔出一句:【族中今已如此光景,你还当你是元氏嫡出长女吗!】
元淼陡然明白了,昔日士族当下于乱世中迁徙,如过街老鼠,时常遭遇劫掠欺凌羞辱,而她和幼弟无法给匮乏的族中带来任何帮助,反而是拖累。
拖累是没有资格被优待的。
而那次之后,族中便好似撕开了最后一层体面,她和幼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那个曾为了二十两银子要将她卖掉的年轻族人,更是时有挑衅泄愤之举。
一次,她和幼弟只分到了半块发霉的饼子。
幼弟懂事,反而劝慰她,很快就能到重新安家之处了,到了那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会好起来吗?
元淼不觉得。
自祖父父亲母亲死后,她和弟弟便没有家了。余下的这些族人们非但不能庇护她和幼弟,反而因为父亲和祖父曾经的错误决定,而在当下这难以忍受的困境之中,越发地怨恨她和弟弟。
想到一路上的听闻,元淼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去江都。
幼弟说:【阿姊,可是那里有倭兵!】
她说:【可是那里也有常刺史。】
所以她带着幼弟偷偷跑掉了。
元家也没人来追他们。
真正的艰难,都在去往江都的路上。
元淼未提途中不易,只再次含泪向常岁宁跪了下去:“……我亦粗识些大字,什么事都愿做,什么东西都能学!只求大人予我与幼弟一个容身之所!”
第390章 “守好”、“守富”
什么士族出身的清贵傲骨,这一路上早被碾碎了。
况且,面前的人是她的恩人,是救过她,也间接救过元家的恩人,无论对方答应与否,她都并不觉得自己这两跪是屈辱的。
元淼将头叩在地上时,只听头顶上方的声音问道:“会算账吗?”
“会!”男孩子答道:“我阿姊的帐,算得族中第一好!”
士族嫡女,为日后嫁人执掌中馈做准备,自幼学习理家算账,乃是最基本之事,而元淼比之常人又多两分聪慧。
常岁宁看向男孩:“你叫什么?”
刚满十岁的男孩身材瘦小,脊背却挺直,此刻抬手执礼,并不回避断指,正色道:“回刺史大人,小子元灏,字无际。”
他曾亲眼见到祖父与父母在严刑拷打下离世,他怨恨那个剁下了他的手指,逼杀了他家人的韩国公李献,也曾无差别地怨恨朝廷与各处官员。
但阿姊告诉他,这位新任江都刺史,曾救过阿姊,也正是因为这位常刺史,荥阳郑潮伯父才得以大义灭亲,扭转局势,间接救下元家余下族人。
路上,他也听到了许多关于这位常刺史的传闻,好的,坏的都有。
但自入淮南道后,这一路来,便只剩下好的了——大家都说她是好官,且是很厉害的好官。 ↑返回顶部↑
幸而幼弟机警,及时告知族人此事,她才得以被勉强救下。
但她醒后,那名族人竟未有受到什么值得一提的处罚,族中长辈或沉默,或不耐烦她的“咄咄逼人”,竟冷着脸扔出一句:【族中今已如此光景,你还当你是元氏嫡出长女吗!】
元淼陡然明白了,昔日士族当下于乱世中迁徙,如过街老鼠,时常遭遇劫掠欺凌羞辱,而她和幼弟无法给匮乏的族中带来任何帮助,反而是拖累。
拖累是没有资格被优待的。
而那次之后,族中便好似撕开了最后一层体面,她和幼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那个曾为了二十两银子要将她卖掉的年轻族人,更是时有挑衅泄愤之举。
一次,她和幼弟只分到了半块发霉的饼子。
幼弟懂事,反而劝慰她,很快就能到重新安家之处了,到了那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会好起来吗?
元淼不觉得。
自祖父父亲母亲死后,她和弟弟便没有家了。余下的这些族人们非但不能庇护她和幼弟,反而因为父亲和祖父曾经的错误决定,而在当下这难以忍受的困境之中,越发地怨恨她和弟弟。
想到一路上的听闻,元淼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去江都。
幼弟说:【阿姊,可是那里有倭兵!】
她说:【可是那里也有常刺史。】
所以她带着幼弟偷偷跑掉了。
元家也没人来追他们。
真正的艰难,都在去往江都的路上。
元淼未提途中不易,只再次含泪向常岁宁跪了下去:“……我亦粗识些大字,什么事都愿做,什么东西都能学!只求大人予我与幼弟一个容身之所!”
第390章 “守好”、“守富”
什么士族出身的清贵傲骨,这一路上早被碾碎了。
况且,面前的人是她的恩人,是救过她,也间接救过元家的恩人,无论对方答应与否,她都并不觉得自己这两跪是屈辱的。
元淼将头叩在地上时,只听头顶上方的声音问道:“会算账吗?”
“会!”男孩子答道:“我阿姊的帐,算得族中第一好!”
士族嫡女,为日后嫁人执掌中馈做准备,自幼学习理家算账,乃是最基本之事,而元淼比之常人又多两分聪慧。
常岁宁看向男孩:“你叫什么?”
刚满十岁的男孩身材瘦小,脊背却挺直,此刻抬手执礼,并不回避断指,正色道:“回刺史大人,小子元灏,字无际。”
他曾亲眼见到祖父与父母在严刑拷打下离世,他怨恨那个剁下了他的手指,逼杀了他家人的韩国公李献,也曾无差别地怨恨朝廷与各处官员。
但阿姊告诉他,这位新任江都刺史,曾救过阿姊,也正是因为这位常刺史,荥阳郑潮伯父才得以大义灭亲,扭转局势,间接救下元家余下族人。
路上,他也听到了许多关于这位常刺史的传闻,好的,坏的都有。
但自入淮南道后,这一路来,便只剩下好的了——大家都说她是好官,且是很厉害的好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