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常岁宁当日午后便带上那女刺客离开了申洲,留丁肃兀自追悔莫及。
  实则常岁宁并无太多怪罪丁肃的想法,但此类事若想尽量杜绝,她表面上便不可显得太好说话,否则只会让底下的人松懈大意。
  况且,丁肃此人的确容易遭人利用,当初险些与曹宏宣合谋造反也是如此——适当吓他一吓也不错,提神醒脑,多些警惕,有利于好好干活。
  若不慎吓傻了,想跳墙,那就再换一个。
  离开申洲后,常岁宁便往光州而去。
  之前淮南道各州刺史齐聚江都,在返回的路上,领了一堆差事的众刺史们,便苦笑调侃,新政如种菜,他们领了菜苗回去之后,且得用心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
  是以他们戏称,整个淮南道都是江都常节使的菜园子,而他们则像是个“臭种菜的”。
  光州刺史邵善同却不这样想,在他看来,他只是暂时假装种菜而已,他手里握着的可不是锄头,而是等待造反的利剑!
  不久前常岁宁带兵往沔州去时,邵善同得知消息,且还暗自激动了一把,待之后听到消息,才有些失落地恍然——噢,不是造反啊,是救人去了。
  但也无妨,这一遭下来,节度使大人又添美名与民心,这造反的基石,打得是越发坚固了!
  怀此火热心思在,邵善同干起活来也尤为卖力,光州进取之气竟有两分江都之风。
  常岁宁来到光州后,也发现了这一点,对邵善同治下诸事进展甚满意,未吝啬夸赞了一番,末了满眼欣慰地道:“如此光州,来日必大有可为。”
  邵善同眼神炯炯发亮,重重地应了声:“是!”
  【大有可为】——这背后藏着的暗语,他能不懂吗!
  自“大有可为”的光州离开后,常岁宁便往庐州方向而去。
  而在这距离江都尚有五百里远的庐州城中,常岁宁遇到了一位等候已久之人。
  第508章 贫道来迟
  这要从常岁宁在庐州城中听到了一篇诗文开始说起——
  常岁宁在庐州多留了几日,特意去了庐州守军营中察看,之后她提出想要四处走走,未再让庐州刺史陪同。
  常岁宁行走于庐州市井间,甚是随意放松,但庐州刺史却心中不得安宁,每隔一个时辰便让人去打听常岁宁去了何处,做了什么,是否见了什么人,听到了什么不该听的。
  在庐州刺史眼里,常岁宁这是明晃晃的微服私访,心中不信任他……但也没办法,谁让他有做假账的案底呢,在上峰面前留了个弄虚作假撒谎精的印象,难免会被疑心。
  可他有了先前的教训,明知把柄被常岁宁捏在手中,近来可是很安分守己的,但新政实施之初,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庐州刺史反复和下僚们核对各处存在的问题,一时间将自纠自查做到了极致。
  常岁宁见识罢大半庐州现状面貌,却是对所见出乎意料地满意。
  庐州刺史擅钻营,心思头脑灵活,不是一味生搬硬套之人,在他治下,庐州一直便还算富庶。如今他肯听从常岁宁安排,认真施行政令之下,进展便也快于其它州。
  至于问题,的确也有,但在常岁宁看来,皆在可控范围之内,常岁宁也不欲借此行针对怪责之举,让人半点不得安生。
  这世上少有人做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瑕,反而,大多人才之所以好用并可控,正因他们身上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无伤大体的小毛病。
  此一日午后,常岁宁随便找了一座临街的热闹茶馆,要了几壶新茶,听了半日的热闹。
  茶馆中的消息最为繁杂,但常岁宁自坐下之后听得最多的,竟是自己的名号。
  大多数人都在议论常岁宁赶赴岳州救治患疫百姓之事,也有消息灵通者得知了李献谋逆,道:“……那韩国公为打胜仗罔顾百姓死活,竟使出制造瘟疫,枉伤生民的阴毒手段,之后朝中欲有发落之举,他听闻风声后,竟直接举兵造反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