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3 / 4)
太明村这边没有果林副业,但不少人家在自留地上都有一颗柿子树,寒露柿子红了皮,霜降摘柿子存家里头,陈家也是有一颗柿子树的,这树结得不多,往年也只有半篓子,多数人家安排这些吃的,都是自家吃一些,留一些等过年客人来了装一盘,一人分一个的。
吃了饭,他们又坐了坐,大儿子玉林带着小二玉春在院子里玩,到他们提出要走,陈家都没人拿出半个果子给小孩吃的,给亲外孙、亲外甥的。
大姐二姐家都没带小孩来,说家里有人带着,出了六生产队太明村,姐妹几个就各走各路了。
陈夏花耷拉着脑袋,过了一个生产队,她突然脚步一顿,低头看了看牵着的儿子,眼里十分认真跟庄民国说:“穿过三生产队过去,再走半个小时就到公社了,刘三婶说这两天公社有卖水果的,不要票,咱们去买两个柿子吧。”
六生产队太明村有柿子,他们吃了饭休息的时候,隔壁就有小孩捧着个红彤彤的红皮柿子在啃,庄玉林兄弟俩个也看到了,庄玉林大些,能忍,小二玉春看见人家吃,也想吃,直勾勾的看了好一会。
陈夏花悄悄找了她娘陈婆子,想请她拿个柿子分给玉林兄弟俩个,她去年在娘家干了几个月的活计,连那颗果树缺水都是她浇的水,没道理连她俩个儿子想吃一个柿子都吃不上吧?
陈婆子说什么呢?陈婆子当时把脸一板,对着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亲闺女,她就没好脸了,“吃吃吃,没有,家里穷成这样,你兄弟都被人打了,你住这么近,不说提两斤肉来看看,给他补补,还想吃柿子,多大脸?”
可是陈夏花分明已经在屋里看见了被布盖着的篓子里,露出来的红皮柿子的模样了。
还不少,至少有七八个,知道他们出嫁的闺女要回娘家,特意把家里的好东西藏了掩了,生怕他们尝了一星半点的。
大过年的,陈夏花被训了一通,也歇了问她娘拿柿子吃的心思了。
但她心头闷着不说,越想心里越难过,话一说出口,她顿时松了口气。
娘家不给,她自己的儿子自己疼。
庄民国身上是带了钱的,他看了两眼陈夏花现在这没精打采的模样,心里也猜到了点,弯腰把两个儿子都抱起来,“好,去供销社买柿子。”
陈夏花这个模样,上辈子庄民国看多了,她这不是头一回在丈母娘跟前“受气”了,陈婆子脾气不好,他们两口子都老实,庄民国早前没少被骂的,何况陈夏花经常在她眼皮子底下了。
再老实的人被骂都有反应,他们老实,不敢反抗,就自己跟自己生闷气。
陈夏花跟在他们父子几个身后。
庄民国跟她说:“老人已经老了,以后咱们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该给的孝敬给,最主要的,把咱们自己的小家经营好,把咱们俩儿子送去读书,给他们挣钱买房,娶媳妇,以后享福。”
家家都是这样想的。
陈夏花点头,眼里还有些疑惑:“可是你以前不说...”
说什么,说...
陈夏花回想,以前他们没说过什么,两个都是老实人啊,还没等他们说什么呢,当长辈的发了话下来,他们又扛着工具去做活去了,就这样一日复一日的干活,被压迫,已经很少去思考这样到底对不对了。
“以前那是不开窍呢,现在开窍了,你看看咱们大儿小二,咱们还有他们要养呢,就是为了他们俩,咱们当爸妈的也不能整天什么都不干,那跟混吃等死的人有什么差别?”
当爹妈的,对自己的子女那就是天然的牵挂,陈夏花都能为了一个柿子,争这一口气,去供销社买都要让他们吃上的。
半个小时后,他们到了公社。
公社人多,街上到处都飘着香味,供销社门前排队的人更是排到了街口,庄民国一路抱着人,二话没说就去排队了。
陈夏花紧跟着,突然幽然说了句:“你说得对。”
庄民国他们是排队排了好一会儿才知道买水果不用排队,也不要票,这些排队的是买棉花,买收音机、缝纫机等大件的。
现在结婚流行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外加个收音机。结婚啊,现在结婚不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了。
他们结婚是怎么结的呢,背个包就来了,家里有钱的就请送亲的吃顿饭,没钱的送了人来,坐一坐,喝碗水也就回去继续干活去了。
嫁妆就在背的小包里头,一条毛巾,几块钱,平常穿的衣裳。 ↑返回顶部↑
吃了饭,他们又坐了坐,大儿子玉林带着小二玉春在院子里玩,到他们提出要走,陈家都没人拿出半个果子给小孩吃的,给亲外孙、亲外甥的。
大姐二姐家都没带小孩来,说家里有人带着,出了六生产队太明村,姐妹几个就各走各路了。
陈夏花耷拉着脑袋,过了一个生产队,她突然脚步一顿,低头看了看牵着的儿子,眼里十分认真跟庄民国说:“穿过三生产队过去,再走半个小时就到公社了,刘三婶说这两天公社有卖水果的,不要票,咱们去买两个柿子吧。”
六生产队太明村有柿子,他们吃了饭休息的时候,隔壁就有小孩捧着个红彤彤的红皮柿子在啃,庄玉林兄弟俩个也看到了,庄玉林大些,能忍,小二玉春看见人家吃,也想吃,直勾勾的看了好一会。
陈夏花悄悄找了她娘陈婆子,想请她拿个柿子分给玉林兄弟俩个,她去年在娘家干了几个月的活计,连那颗果树缺水都是她浇的水,没道理连她俩个儿子想吃一个柿子都吃不上吧?
陈婆子说什么呢?陈婆子当时把脸一板,对着从自己肚子里生出来的亲闺女,她就没好脸了,“吃吃吃,没有,家里穷成这样,你兄弟都被人打了,你住这么近,不说提两斤肉来看看,给他补补,还想吃柿子,多大脸?”
可是陈夏花分明已经在屋里看见了被布盖着的篓子里,露出来的红皮柿子的模样了。
还不少,至少有七八个,知道他们出嫁的闺女要回娘家,特意把家里的好东西藏了掩了,生怕他们尝了一星半点的。
大过年的,陈夏花被训了一通,也歇了问她娘拿柿子吃的心思了。
但她心头闷着不说,越想心里越难过,话一说出口,她顿时松了口气。
娘家不给,她自己的儿子自己疼。
庄民国身上是带了钱的,他看了两眼陈夏花现在这没精打采的模样,心里也猜到了点,弯腰把两个儿子都抱起来,“好,去供销社买柿子。”
陈夏花这个模样,上辈子庄民国看多了,她这不是头一回在丈母娘跟前“受气”了,陈婆子脾气不好,他们两口子都老实,庄民国早前没少被骂的,何况陈夏花经常在她眼皮子底下了。
再老实的人被骂都有反应,他们老实,不敢反抗,就自己跟自己生闷气。
陈夏花跟在他们父子几个身后。
庄民国跟她说:“老人已经老了,以后咱们自己过自己的日子,该给的孝敬给,最主要的,把咱们自己的小家经营好,把咱们俩儿子送去读书,给他们挣钱买房,娶媳妇,以后享福。”
家家都是这样想的。
陈夏花点头,眼里还有些疑惑:“可是你以前不说...”
说什么,说...
陈夏花回想,以前他们没说过什么,两个都是老实人啊,还没等他们说什么呢,当长辈的发了话下来,他们又扛着工具去做活去了,就这样一日复一日的干活,被压迫,已经很少去思考这样到底对不对了。
“以前那是不开窍呢,现在开窍了,你看看咱们大儿小二,咱们还有他们要养呢,就是为了他们俩,咱们当爸妈的也不能整天什么都不干,那跟混吃等死的人有什么差别?”
当爹妈的,对自己的子女那就是天然的牵挂,陈夏花都能为了一个柿子,争这一口气,去供销社买都要让他们吃上的。
半个小时后,他们到了公社。
公社人多,街上到处都飘着香味,供销社门前排队的人更是排到了街口,庄民国一路抱着人,二话没说就去排队了。
陈夏花紧跟着,突然幽然说了句:“你说得对。”
庄民国他们是排队排了好一会儿才知道买水果不用排队,也不要票,这些排队的是买棉花,买收音机、缝纫机等大件的。
现在结婚流行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外加个收音机。结婚啊,现在结婚不是他们结婚的时候了。
他们结婚是怎么结的呢,背个包就来了,家里有钱的就请送亲的吃顿饭,没钱的送了人来,坐一坐,喝碗水也就回去继续干活去了。
嫁妆就在背的小包里头,一条毛巾,几块钱,平常穿的衣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