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3 / 4)
要是夏爱国出面管这件事,她至于在一个外人跟前那么狼狈吗?
所以这会儿杨花妮一提夏爱国,她心里更烦,忍不住骂道,“那一家四口,都是白眼狼,指望不上,往后别在我跟前提他们,我只当没生这个儿子。”
杨花妮一听夏老太这口气,就知道把夏喜平嫁给冯金根这件事,是彻底没戏了,起码这会儿夏老太是不想再管了。
她不敢再多说,她已经看出来了,夏老太憋着一肚子邪火呢,她要是再多嘴的话,指不定这股邪火就发到她身上了。
杨花妮陪着笑又哄了夏老太几句,然后找理由就要开溜。
哪知她刚走到门口,夏老太就叫住了她,“刚翠平吃的那个馒头,是不是从我这儿拿的?”
杨花妮脸上一僵,很快便陪笑道,“不是,是我上午刚蒸了一锅。”
夏老太眼一瞪,“你一上午都在我这儿,你啥时候蒸的馒头?”
“妈,真不是从你这儿拿的,要不,你去数数,看你的馒头少了没?”
夏老太狐疑地看了杨花妮一眼,然后站起来去了厨房。
她早上刚蒸了一锅馒头,蒸的时候她还数了数,一共10个。
她刚把馒头蒸好李大妮就来了,然后俩人又去找孙慧慧去了,那锅馒头还在馒头筐里呢。
夏老太数了数,10个馒头只剩下了8个,肯定是杨花妮和夏翠平各吃了一个。
夏老太顿时爆跳如雷,大骂着就跑了出去,杨花妮早跑得不见影子了。
夏老太给她说亲这件事,夏喜平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她还有裁缝铺的事要忙呢。
盘下裁缝铺后,她并不急着开张,而是把裁缝铺简单装修了一下。
原来的裁缝铺基调太沉闷,布匹也放的乱七八糟的,东一匹西一匹的,屋里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进来就让人觉得很压抑。
所以她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墙壁刷白,还请木匠做了一个简易的货架,到时候把布匹都摆上去,这样显得要整洁些。
原来的灯泡她也给换了,赵秀娥原来用的灯泡估计也就10瓦,太暗,她给换了个100瓦的,一拉灯绳,屋子里立马亮如白昼,人的心情也会跟着亮堂起来。
第七十八章 两个活字招牌
一边忙活裁缝铺装修的事,夏喜平一边凑空画了一些衣裳款式,男装女装童装都有。
这些衣裳款式,画好以后她还得跟孙慧慧商量一下,看孙慧慧能不能做出来。
画的再好,要是做不出来,那也是白搭。
跟孙慧慧确认好后,夏喜平就把这些衣裳的款式做成一本画册,到时候放到裁缝铺里供人挑选。
就这么忙活了半个月,裁缝铺这边总算是忙活好了:铺子里装饰一新,布料也都拿来了,“慧慧制衣”的牌子也挂上去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就是这东风,让夏喜平有些头疼。
以前的为民裁缝铺,生意太差,来做衣裳的都是一些不讲究的中老年人。
换句话说,就是为民裁缝铺的知名度太低,要想让生意红火起来,得尽快提高裁缝铺的知名度。
夏喜平想了想,让孙慧慧照着画册里的款式给她做了一套衣服,她准备自己当模特,给“慧慧制衣”打打广告。
另外,她还设计了一页广告单,广告单上绘有精致的衣服款式,还有“慧慧制衣”的地址,宣传单上最醒目的位置,还特意写了这么一行字:开业前三天,一率七折优惠。 ↑返回顶部↑
所以这会儿杨花妮一提夏爱国,她心里更烦,忍不住骂道,“那一家四口,都是白眼狼,指望不上,往后别在我跟前提他们,我只当没生这个儿子。”
杨花妮一听夏老太这口气,就知道把夏喜平嫁给冯金根这件事,是彻底没戏了,起码这会儿夏老太是不想再管了。
她不敢再多说,她已经看出来了,夏老太憋着一肚子邪火呢,她要是再多嘴的话,指不定这股邪火就发到她身上了。
杨花妮陪着笑又哄了夏老太几句,然后找理由就要开溜。
哪知她刚走到门口,夏老太就叫住了她,“刚翠平吃的那个馒头,是不是从我这儿拿的?”
杨花妮脸上一僵,很快便陪笑道,“不是,是我上午刚蒸了一锅。”
夏老太眼一瞪,“你一上午都在我这儿,你啥时候蒸的馒头?”
“妈,真不是从你这儿拿的,要不,你去数数,看你的馒头少了没?”
夏老太狐疑地看了杨花妮一眼,然后站起来去了厨房。
她早上刚蒸了一锅馒头,蒸的时候她还数了数,一共10个。
她刚把馒头蒸好李大妮就来了,然后俩人又去找孙慧慧去了,那锅馒头还在馒头筐里呢。
夏老太数了数,10个馒头只剩下了8个,肯定是杨花妮和夏翠平各吃了一个。
夏老太顿时爆跳如雷,大骂着就跑了出去,杨花妮早跑得不见影子了。
夏老太给她说亲这件事,夏喜平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她还有裁缝铺的事要忙呢。
盘下裁缝铺后,她并不急着开张,而是把裁缝铺简单装修了一下。
原来的裁缝铺基调太沉闷,布匹也放的乱七八糟的,东一匹西一匹的,屋里连个下脚的地儿都没有,进来就让人觉得很压抑。
所以她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墙壁刷白,还请木匠做了一个简易的货架,到时候把布匹都摆上去,这样显得要整洁些。
原来的灯泡她也给换了,赵秀娥原来用的灯泡估计也就10瓦,太暗,她给换了个100瓦的,一拉灯绳,屋子里立马亮如白昼,人的心情也会跟着亮堂起来。
第七十八章 两个活字招牌
一边忙活裁缝铺装修的事,夏喜平一边凑空画了一些衣裳款式,男装女装童装都有。
这些衣裳款式,画好以后她还得跟孙慧慧商量一下,看孙慧慧能不能做出来。
画的再好,要是做不出来,那也是白搭。
跟孙慧慧确认好后,夏喜平就把这些衣裳的款式做成一本画册,到时候放到裁缝铺里供人挑选。
就这么忙活了半个月,裁缝铺这边总算是忙活好了:铺子里装饰一新,布料也都拿来了,“慧慧制衣”的牌子也挂上去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就是这东风,让夏喜平有些头疼。
以前的为民裁缝铺,生意太差,来做衣裳的都是一些不讲究的中老年人。
换句话说,就是为民裁缝铺的知名度太低,要想让生意红火起来,得尽快提高裁缝铺的知名度。
夏喜平想了想,让孙慧慧照着画册里的款式给她做了一套衣服,她准备自己当模特,给“慧慧制衣”打打广告。
另外,她还设计了一页广告单,广告单上绘有精致的衣服款式,还有“慧慧制衣”的地址,宣传单上最醒目的位置,还特意写了这么一行字:开业前三天,一率七折优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