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反正在夏喜平的心里,爱情从来都不是第一位,她也看不惯那些为了爱情要死要活的人。
  世上比爱情重要的事情多着呢,比如挣钱,再美的爱情,哪有钱来得可靠。
  爱情太虚,只有钱是实实在在的。
  不过,这些也只是夏喜平现在的想法,她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爱情”这个词,会牢牢的烙在她的心上,抹不去擦不掉,跟那些为了爱情就寻死觅活的人比起来,她其实好不到哪儿去。
  吴曼曼在自怨自艾中去县广播站报到了,夏喜平的杂货摊也开张了。
  说是杂货摊,确实明符其实,因为她就是在慧慧制衣门口的那棵大树下用两条长凳架了一大块木板,在木板上面铺块布,然后把她批发过来的东西一一摆放在木板上就算开张了。
  摊位虽简陋,可生意却很红火,她的摊位上卖的东西比较齐全,价格又便宜,更重要的是,夏喜平态度好,不管你买不买东西,她都是笑脸相迎,有谁带着小孩子来了,她还会给小孩子拿颗糖豆吃。
  不象供销社那些服务员,成天拉着张脸,拽得二五八万似的,就好象谁都欠他钱一样。
  要是在里面看的时间久了,还会往外赶人,就好象人家会去偷他们东西一样,叫她拿个东西吧,慢得跟蜗牛爬,还不敢催她。
  花钱还给自己找气受?
  谁乐意?
  以前镇上只有供销社一家独大,要买东西了,必须得去供销社买,服务员给气受,只能忍着。
  现在夏喜平这儿可以买东西了,东西又好,价格又便宜,种类又多态度又好,谁还高兴再去供销社受气?
  第一百零四章 没地儿说理去
  也是占了地利的便宜,所以夏喜平的杂货摊一开张,生意就空前的红火。
  第一次进货,她没敢多进,也就进了一百块钱的货,哪想到会这么畅销,也就两天的功夫,这批货基本上就卖完了,她赶紧又去了县城补货。
  夏喜平算了算帐,除掉成本,第一次进的货,她净赚了80块钱,这可比收废品或是卖冰棍强多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杂货摊的生意还带动了慧慧制衣的生意,现在来慧慧制衣做衣裳的人更多了,孙慧慧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
  夏喜平想着得给孙慧慧找个帮手,问了问孙慧慧的意见,孙慧慧也同意了,因为她一个人确实忙不过来了,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可还是被来做衣裳的人催个不停。
  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做了新衣裳,谁都想赶紧穿上美一美。
  娘儿两个商量了一下,决定请杨兰芝。
  杨兰芝跟着孙慧慧学过一段时间做衣裳,虽然手艺没有孙慧慧好,可量下尺寸,踩下缝纫机她还是会的,普通的裤子大褂她也会做。
  更重要的是,杨兰芝没有坏心眼,对娘儿仨又一直很照顾,是个靠得住的人。
  夏喜平想着凑空回夏家寨一趟,跟杨兰芝商量一下,看她愿不愿意来帮忙。
  不过不等夏喜平去找杨兰芝,杨兰芝就来找她了。
  “喜平,南关的红英裁缝你知道吧?她们现在在仿着你们的款式做衣裳,我娘家那边,就有不少人在她们那边做,说是要价比你家的低。”
  杨兰芝说的,其实夏喜平早就料到了。
  现在她们的衣裳款式这么受欢迎,别的裁缝铺不仿制才怪呢。
  必竟国人最喜欢的就是抄袭,后世的那些国际大牌还被国人明目张胆的山寨呢,更何况是她这名不见经传的裁缝铺子做出来的衣裳。
  这种事,没地儿说理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