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升 第5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志诚淡淡笑道:“房价高不高,不是你我说得算,而是老百姓说得算。曹尧有多少空置房,恐怕你是心知肚明。既然泡沫存在,那就捅破它,问题现在不暴露,等到后面暴露,影响面反而会更大。”
  涂道峰脸上露出凝重之色,道:“只是怕曲市长和王书记不会轻易通过这份文件,因为这等同于将全市所有的房地产商逼上绝路。”
  在这份文件中,提出要求曹尧两年之内,房价不上涨,同时必须每个投资商要给出三十套以上的特价房。当然,市政府会根据房地产商的具体情况,帮助解决银行贷款政策收紧的问题。
  方志诚摆了摆手,淡淡道:“国家既然要调整房价,作为曹尧市政府,必须要做出表态。市发改委发的这份文件,必须要坚决执行下去。至于究竟会给曹尧的房地产带来机遇还是灾难,也得等到文件具体落实之后,才能看出分晓。”
  涂道峰理解方志诚的想法,他是打算借助国家政策的风,做一次政府形象的公关营销,积极配合响应上级调控地方房价的号召,同时间接地宣传曹尧做出的成效,以此达到吸睛的目的,但结果可能导致房地产商因为这种压力,直接崩盘,不负责任地丢下烂尾项目,随后市政府只能自己收拾烂摊子。
  半个小时之后,这份文件先是来到了曲康的案头,他皱眉沉思许久,终于在文末签上了“同意,细节需慎重商议方可执行,转国岳书记批复”及自己的署名。随后文件辗转一番,来到王国岳的手中。王国岳的反应如曲康一样,眉头拧成了川字,许久之后,批复道:“按曲康同志的意见执行!”
  文件随后传到方志诚的手中,他托着下巴,仔细研究了一下王国岳和曲康的签名,暗叹,官场就是一个狐狸窝!
  第0991章 防御性政策文件
  为何说官场就是一个狐狸窝,因为曲康的签字,言外之意是希望王国岳在常委会上开个专题会议进行讨论,而王国岳给的批复更是模棱两可,看上去让曲康做决定,事实上是堵掉了在常委会上集体讨论的可能性。
  所以结果显而易见,曲康“同意”了方志诚的提议,但细节之处因为没有在常委会上讨论,而王国岳又不想讨论,那么主要责任就不在曲康的身上。至于王国岳,表明态度,不想干涉市发改委的这份文件,间接地默认了方志诚的提议,但若真是出了问题,王国岳也可以推得一干二净。
  官场之中的狡猾,方志诚见识太多,知道两人都有心避让此事,其实就是在间接地给自己打开了通行道,当然风行也是他自己承担。
  有了两人的签字之后,方志诚便让华清文亲自送到市发改委,并责成其在最短的时间内下发。
  文件下发之后,果然是一时激起千层浪。市政府对曹尧市房地产的调控,引起房地产商的恐慌,不少人纷纷开始找关系,托熟人,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方志诚将手机调成静音,丢在抽屉内,除了重要的电话一概不接。两个小时之后,掏出手机发现已经有十几个未接电话,其中隋琦打了很多。方志诚连忙打过去,隋琦接通之后,就是一阵冷嘲热讽,道:“怎么?这么快就想不负责任了?”
  两人虽然紧挨着住,但平时工作都很忙碌,尽管挑破了窗户纸,但真正相处的时间很少。隋琦这几天忙着接待,到下面县区走了一圈,所以也没有住回迎宾馆。
  方志诚连忙解释道:“骚然电话太多,大部分是为房地产商求情而来。我猜,你也是吧?”
  隋琦轻叹了一口气,道:“房地产现在是各个地方的支柱产业,国家这次政策下来之后,房地产商早已是惶惶不安,如今市发改委再折磨一折腾,大部分房地产商都感觉到危险,有逃之夭夭的想法了。”
  方志诚无奈地摇了摇头,其实大部分房地产商都是在试探,真要逃跑,恐怕招呼都不会打一个,现在是利用各自的政府关系在投石问路,想知道曹尧究竟是什么样的态度。是真准备相应国家的号召,政策收紧,还是虚晃一枪,走个形式而已。
  “你怎么看?”方志诚决定问问隋琦的想法。
  “房地产从九八年开始便一路走高,尤其进入零八年之后,更是往畸形的方向发展。起初是政府发展的经济引擎,但现在已经偏离初衷,成为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普通家庭想要买一栋房,只能承担首付费用,同时还得省吃俭用,支付房贷。所以国家调控是必须的,只是有点迟了。”隋琦对房地产行业的分析和解读还是很客观公正,“如果在前几年,泡沫到来之前,提前制定相应的政策,那样可以实现软着陆,即使出现问题,影响面也不过于太大。但如今,若是措施太过严格,只会让房地产像炸弹一样点燃,将地方上的经济炸得面目全非。”
  方志诚点了点头,道:“你说得没错,但要记住,重病需要猛药医,现在国内的房地产已经进入崩盘的临界点。欧洲之所以发生次贷危机,因此带来数年的经济萧条,原因在于房地产业给经济系统带来巨大的泡沫。我们已经等不了了,必须要赶紧解决这个痼疾。相对而言,曹尧的情况还没那么严重,首先房价并不高,其次房地产规模也不算大,所以现在借势整治,影响面不会太广,政府也有能力承担相应的后果。”
  隋琦感慨道:“你是真准备这么做了?这将极大地削弱地方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方志诚耐心地说道:“地方政府靠房地产企业的这种现状,需要调整,这其实就是一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症状。”
  隋琦道:“你有后手?”
  方志诚笑道:“政府招商引资必须要往多样化去挖掘,曹尧这几年招商引资的企业,百分之六十与房地产相关,久而久之,总有一天会走上淮南南部那些城市的老路,既然明知那是一条绝路,为何不另辟蹊径呢?”
  “你有什么想法?”方志诚成功引起了隋琦的兴趣,隋琦知道方志诚头上盯着战略大师的帽子,不禁好奇,方志诚这次的葫芦里又在卖什么药!
  “从2003年开始,其实就有人提出产业地产的概念。在淮南南部几个城市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曹尧为何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新型企业,一方面在于没有很好的种子,另外一方面没有很好的土壤。好的企业或者说好的产业是需要培育的,这样就需要一个产业聚集区。产业地产就是建立在这个背景之下。”方志诚耐心地说道,“曹尧目前有经开区、产业园,但那严格意义上并非产业地产。真正的产业地产,应该是政府放手,让大型企业主导的产业模式。”
  隋琦听过产业地产的概念,叹道:“曹尧关键是缺少这种能够支撑产业的企业。”
  方志诚淡淡一笑,道:“其实我早已想好了,曹尧重工集团就是一个具备号召力的产业地产龙头企业。以曹尧重工集团为核心,打造一个集独栋写字楼、高层写字楼、商业中心、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解决满足重工类企业生产、办公的需求。”
  “这的确是一步很大手笔的规划,但解决不了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恐慌感。”隋琦依然担忧地说道,在方志诚看来,产业地产只是转移当下比较激烈矛盾的房地产的一个策略而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