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朝会(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
  大朝会就是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秦汉直至明清,历代承袭不衰。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根据邹衍五德终始说。
  认为秦主水德,按五行水行配亥月(十月)与子月(十一月),故颁令以十月为岁首。
  大朝会定在新年亥月初一即正月元旦举行。
  为扩大元旦大朝会,体现皇帝临朝时的庄严肃穆与盛大气派。
  秦朝修建起富丽堂皇的朝宫前殿,名曰“阿房宫”。
  此后,凡大秦重大国事,如议帝号,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等均在此朝堂前殿颁布。
  今天来参加大朝会的人数很多。
  参加大朝会的人员为:公、卿、将、大夫、百官各位朝贺。
  匈奴、鲜卑、胡、羌朝贡,见属郡计吏,皆见宗室诸万人以上。
  可见唐朝时参加朝会的多达万人以上。
  大朝会在天色微亮时由礼官引文武百官依品级进入殿门。
  宫殿中陈列着车骑兵卫及各色旗帜、仪物,礼官传言"趋"。
  文武百官即整齐有序地依次急步前行,东西向分班排列。
  李世民则在一片钟鼓礼乐声中,由内侍簇拥着乘舆临朝。
  此时,百官七品官吏以上皆以次奉贺贡献礼物。
  礼毕置酒,以尊卑次起上寿。
  唐代的大朝会中还有一项年终考计制度。
  地方州郡的一把手或主要僚属需带上"计簿"("统计报表")。
  到宰相府上报年度的"地方成绩",名曰"上计"。
  也就是说,得上报一下辖区去年的收入,
  让朝廷从中考量这个地方人员是"称职"还是"不称职"?
  这一"上计",有时还由皇帝亲自出马"受计",就是直接听取地方人员的汇报。
  最后一道程序就是皇帝赐宴,满朝文武被折腾了半天,最后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
  但正如吃过宴会的人都知道这种宴会其实只是一种规格一样。
  皇上赐宴的这顿饭也并不可口,其中的一道主菜即腊肉,是昨天祭祀用的猪牛羊肉。
  祭祀用的猪牛羊肉是不放盐的,太监们用刀子割成小块,分赐群臣,这种毫无味道的白肉,
  吃起来苦不堪言,但又不能不吃。
  有的大臣这种宴会吃多了,便在私下里有所变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