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知他是皇帝 第2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祯免了他的礼,随后对王希音和孔瑞道:“东厂曾经便有监察锦衣卫之责,想你二人曾任东厂役长,应当办过这一类的差事。”
  王希音行礼道:“臣等办过,还算熟悉。”
  谢祯点点头,随后吩咐道:“那便好。朕这些时日,听到些风言风语。武英殿大学士高明兆、文华殿大学士吴令台、吏部尚书项载于、吏部侍郎齐海毅、工部尚书刁宇坤,此五人贪污受贿,府中有大笔不义之财。朕今日,将调查五人的差事,派给了锦衣卫指挥使赵元吉。但朕御极不久,着实不知锦衣卫的深浅,你二人既有侦缉的本事,想来能替朕看着点赵元吉,瞧瞧他这差事,到底办得如何。”
  王希音和孔瑞闻言,立马明白了谢祯的意思,同时也意识到这差事极为要紧。
  锦衣卫指挥使,本该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可现在陛下叫他们暗中调查赵元吉此次的差事,怕是赵元吉做了什么叫陛下疑心的事。恐怕还要借此事,摸摸锦衣卫的底。
  此事关系到陛下对赵元吉的看法,甚至可能会左右陛下对锦衣卫指挥使的选择,极为要紧。
  若是这件差事办不好,他们二人的脑袋,怕是就保不住了。
  念及此,王希音和孔瑞皆不约而同地抿唇,随后二人行礼齐声道:“臣领旨。”
  谢祯点点头,随意掸一下衣摆,而后起身,对三人道:“此番差事若是办得好,朕便叫你们重回东厂。”
  话音落,不止常启三人,便是连殿中的恩禄,都不由面色一惊。
  但谢祯丝毫未理会众人的反应,径直回了书房。
  恩禄示意三人退下,忙跟着谢祯离去。
  回书房的路上,恩禄看着谢祯的背影,似是都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
  陛下竟是要重启东厂?
  按照从前的惯例,东厂提督,大多由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任。
  而司礼监,则拥有内阁票拟的批红之权。
  凡经过内阁票拟的奏疏,须得先送至司礼监,由秉笔太监批阅。若觉票拟意见合格,秉笔太监便会批红。经过批红的票拟奏疏,方才会被送到皇帝面前。
  故而一直以来,司礼监压在内阁头上。倘若司礼监不满意,内阁纵使有万般本事,票拟意见也送不到皇帝手中。
  而东厂,权力既在锦衣卫之上,又有监察百官及百姓之责。且只对皇帝负责,可不经任何司法程序,直接缉拿臣民。
  所以,既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又兼任东厂提督之人,根本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势滔天!
  先帝一朝的九千岁,便是如此。
  可是现如今,陛下竟吩咐他去学秉笔太监的差事。恩禄只觉脊梁骨发麻。他自小跟着陛下,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陛下对宦官厌恶。
  从前的生活,恩禄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可自从陛下叫他学秉笔太监的差事开始,再到现如今决定重启东厂,他忽觉已经看不清楚未来。仿佛陛下从手中释放了一团迷雾,逐渐遮住了他的揣摩。
  恩禄心下暗自叹气,既如此,那便什么也别多想,走一步看一步,好生听着陛下吩咐便是,忠心办差,总是没错的。
  这一夜批完折子后,恩禄便催促着谢祯就寝。草拟任命常启为押送赈灾款项钦差的圣旨后,谢祯便早早睡下。
  第二日早朝,文官依旧在提关于清洗阉党旧臣一案,又兼谢祯推脱多日,不乏有官员已义愤填膺,言辞颇为激烈。
  谢祯借着陕甘宁大旱及流寇之祸,当朝怒斥百官心无百姓,又提出自己格外忧心陕甘宁的百姓,从而顺利将廷议转移至陕甘宁救灾以及平流寇一事之上。
  谢祯当朝下旨,再拨五十万两赈灾款项下放陕甘宁三地,同时命恩禄宣旨,任宦官常启为押送赈灾款项之钦差,并赐尚方宝剑,随兵部增军一同前往陕甘宁。
  与此同时,谢祯下旨赵翰秋,此番增兵,定要以雷霆手段,肃清复叛流寇。
  两道圣旨下,文官彻底炸开了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