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87)(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庙志上写的明明白白,这土地庙是郭家建的,看庙的人确实也姓郭。所以严格算起来,至少有半是属于郭家的。
  邱子晋指着桌子上的文书说道。
  而关于丁家祖坟的具体位置,县志上则写的模棱两可。关键证据已经灭失了。
  如果没有那个土地庙,说不定还能找到些迁坟的蛛丝马迹。现在则根本就找不到任何痕迹了。
  如果丁家说的是实情,那么郭家就是喧宾夺主。如果郭家说的是真的,那么丁家就是雀占鸠巢。
  杨休羡皱了皱眉头,这两家的子孙都只为自己说话,这边又很少有外人进来。具体怎样确实难以判断。
  孙县令呢?他不是二十三年前被调去南京户部做官了么?找他来啊。或者,找当时的县丞,主簿来,也算是个人证吧。
  南京居此地并不遥远,走陆路的话,锦衣卫若是八百里加急,日即可到达。
  再说了,别说是南京了,就算是京城,只要这个孙县令他还活着,就能找出来对质。
  问题是,孙县令去南京户部上任不久后,就死了。
  邱子晋苦笑着,长叹声。
  小万大人都能想到的事情,他怎么会考虑不到。当天从土地庙回来之后,他就修书封,派锦衣卫的人送往南京户部了。
  因为是监察御史的命令,又是锦衣卫送来的,那边不敢推脱,当日晚上就回了信。
  今天早,这封记载着二十多年前人事变动的书信,就放在了邱子晋的案头。
  拆看之后,只看了眼,邱子晋就长长地叹息声。
  直道天意弄人,这个案子还有的调查呢。
  你们可记得,二十三年前,发生了什么大事么?
  万达摇了摇头,心想二十三年前,哪怕土著万达本人都还没有生下来呢,哪里知道那时候的事情。
  杨休羡今年二十四岁,二十三年前他还是个婴儿,也没什么通天的本事,知道南边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二十三年前,是正统八年。
  邱子晋叹了口气。
  那年,是先帝亲政的第年。也是朝廷最震荡的年。
  先帝朱祁镇虽然在八岁就登基,但是直到十六岁才刚亲政。之前朝堂都有太皇太后张氏和被称为三杨的三位阁老所把持,皇帝并无实权。
  所以朱祁镇刚拿回权利,就迫不及待地对前朝势力进行了大清洗,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也导致制了他后头冲动地跑去土木堡北狩的荒唐事件的发生。
  当时陛下刚亲政,并不敢直接对京师朝堂上的那些老臣们直接下手,怕引起他们的反弹。所以
  所以南京的衙门,首当其冲,倒了大霉。
  户部作为皇帝的钱袋子,朱祁镇自然要派自己信得过的人来统领。
  尤其是南京的户部,其每年上缴的税收几乎占了全国三分之二,怎么能让太皇太后的人马继续把持。
  当年的江宁织造府,还有两江总督都被换上了新人。原来的老臣,则基本上都被革除,或者调放去了别处任职。
  孙县令就是比较不幸的那种。他被调到了贵州,因为水土不服,不到三个月就死在任上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