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05)(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当时看了就觉得特别有意思,然后我就在其他的书里找相关的作证,终于发现这事儿居然是真的。
  在著名满族文学家金寄水先生的《王府生活实录》里写的,他是最后一代睿亲王的继承人。他们睿亲王府里小主子生了病,就饿着。然后呢这些小主子平日里也吃不饱,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的,跟小乞丐似得。
  这本书很有意思。还有一段是他们的父亲老王爷是妾室生的,这位老太太平日里在家里是尊贵的大祖母。但是老太太的哥哥来了,只能在角落里和老太太讲话,而且见了家里的晚辈都要叫主子。因为妾就是奴才,奴才的哥哥见了主人家的孩子都要行礼这本书可有意思了。
  第69章 窑变风波
  在万达的一番劝解下,邱子晋的婚事终于暂缓下来。
  毕竟邱子晋回乡是真的有一堆的事情要忙,邱母再蛮横,也不能插手儿子的公务。
  消息传到邱家别院那边,据说那边待嫁的荣小姐很是不悦。
  她不悦最好。她要是能主动退婚就更好不过。
  赤脚走在田埂上,带着斗笠的邱子晋手里拿着一束稻穗,用手掐了掐穗子。看着两边被风吹的荡漾的深绿色稻田,和沉甸甸垂下头的谷穗,邱子晋露出了回乡后就难得一见笑容。
  看来今年又是一年好年景。
  苏湖熟,天下足。现在最关键的是在秋收之前,通开被淤泥堵塞的河道,让南边的粮食能够尽快送到被北边去。平复京都的粮价。
  看到江南粮食供应无忧,百姓们也算安居乐业,让万达等人稍稍放了点心。
  因为京城粮价过高,今年京都的端午节差点都过不下去。
  最后还是皇上下令,开了好几个北直隶的大粮仓,将往年的存粮发放出来,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但是北直隶的粮仓直接关系到北边和西边的驻军粮饷,开仓放粮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鞑靼,瓦剌对大明的虎视眈眈可是一日都没有放下。若是大明真的表现出了粮库长期空虚,京城缺粮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恐怕这些人就要开始动歪脑筋了。
  午间的日头实在太晒了,万达他们几个都是二十不到的小伙子还好说,跟在邱子晋身后陪同的县令、县丞等人已经被蒸腾的暑气热到不行了。
  幸好路边不远就有一个农人搭着的凉棚,凉棚下还放着一个桌子和两把椅子,简直就是这片稻田里的绿洲,能让人纳凉休息,众人朝着棚子走去。
  这种凉棚在乡村路边很是常见,往往桌子上会放着一把装了凉茶的青瓷大茶壶。茶壶的一边放着一叠陶碗,一边放着一个用来收钱的空碟。
  凉棚一般都是附近的村民搭建的,路过的人要是喝了他的茶,多少要放一些铜板在空碟里,意思意思。
  颇有些六百年前自助式购物的味道。
  不过乡间民风淳朴,来往的也都是熟人,虽然不排除有人占便宜不给钱,绝大多数人还是很自觉地往碟子里放些茶钱的。
  超级有钱人邱子晋直接往里头扔了一块碎银子,招呼众人来喝茶。
  万达本以为这种小破地方的茶水必然味道糟糕,说不定还带着一股泔水味。谁知道一口下去,这都被放凉了的茶汤,居然很是爽口,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倒叫他大感意外了。
  大人可别忘记这里是什么地方?昔日白乐天所做的《琵琶行》里,有前夜浮梁买茶去这一句,这里可是浮梁茶的产地啊。
  站在一旁的宋知县看着万达满脸吃惊的样子,笑着摘下斗笠,给自己扇了扇风。
  这浮梁茶在此地的田间地头就能喝到,但是一旦卖到京师所在的北方,那就是价值千金了。
  县令呵呵笑道。
  万达心道惭愧惭愧
  白居易我知道,《琵琶行》我也知道,但是浮梁就是指景德镇,那我还是来了此地之后才知道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