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节(3 / 4)
乡下地头,但凡要给儿女说婚事,都是赶在农闲时分的。更确切的说,是秋收以后,以及过年这段时日。何小花这年岁真的不算小了,本生产队跟她同岁的全嫁出去了,有些甚至已经生了两个娃儿了,也就她了,一拖二拖的,拖到如今连个适龄的男青年都找不到了。
自然,何家的这些烦心事儿,李桂芳是不会在乎的。
在意识到何母还是有点儿用处的,李桂芳就决定隔三差五的请人过来坐坐。也不怕她不来啊,苗家又没有适龄的未婚男女青年,何小红一旦再做幺蛾子,倒霉的必定是何家。就冲着这一点,她就算是捏住了何小红的命脉。
何小红果然安分了下来,懒还是一样的懒,不过横竖这会儿也不用再下地干活了。馋也还是一样的馋,可过年嘛,年关里吃的本来就比平常要好一些,只要别挑食,有啥吃啥,李桂芳还不至于饿着怀孕的儿媳妇。
可有一件事儿,李桂芳觉得很着急。
着急到什么程度呢?
毓秀他们考完试的那一天,何小红才刚确定自己怀孕了。学校发成绩报告单是考完试的第三天,可李桂芳第二天上午就去寻了何母来家里“坐坐”,下午就抱着来弟去找了大队长,要求给孩子登记户口。
大队长一脸懵圈。
“不是……苗大娘您到底要干啥?这娃儿两岁都没有吧?哦,一岁半。那一岁半登记个啥?谁家不是快上学了才取大名……行行行,您说了算,我这就给你登记。”
忍着头疼,大队长果断的认输。
诚然,多数社员都是等自家孩子要上学了,才想起来要给孩子取个响亮的大名,把户口登记好,正好顺势上学念书。也因此,每到秋收结束,差不多八月底那阵子,各个生产队的大队长都要将自己队上适龄学前儿童统计好,齐齐的拿去公社那边做正式登记。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腊月里啊!
离过年倒是的确还有好些日子,但以前也没人会赶在过年前给娃儿登记姓名户口,关键是你就真的这么着急?
李桂芳还在那里给大队长摆事实讲道理:“秋季开学前登记那叫惯例,记住了,是惯例不是规矩。哪个领导规定了,年前就不能改户口了?没这回事儿吧?”
“是是是,苗大娘您看您打算给孩子取个啥名儿?”大队长已经放弃跟李桂芳讲道理了,与其费那个劲儿,他宁可多往公社跑一趟。横竖年前他肯定还要去一趟的,不差这点儿工夫。
找出了本生产队社员的登记簿,大队长寻摸了好一阵子也没找到笔,最后还是翻了他小儿子的书包才勉强抠出了一支被啃缺了口的铅笔:“你说,我先记下来,等过两天办好了我直接送去你家里。”
“能叫啥?就叫苗来弟啊!我跟你说,你可得赶紧着些!解放婆娘又怀上了,我寻思着小名儿不一定好使,还是得起个响当当的大名。这也是家里事儿多,我一时脱不开身,不然我就自己去公社那头了,又不是不认得地儿。”
大队长满脸复杂的看着李桂芳,还分神瞥了眼她怀里的来弟。
“苗大娘,你忘了去年你家二孙女闹得那个事儿吗?上头说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咱们现在是新社会了,不是解放前了,不能搞重男轻女这档子事儿,这是封建糟粕,是要摒弃的、打击的。”
李桂芳掂了掂怀里的来弟,让大队长仔细看,认真看,上上下下的看:“我咋弄她了?我这孙女养得不好?还有啊,我前头那仨大的孙女,哪个不是又好看又能耐的?尤其是我家毓秀啊,成绩那么好,还是少先队员。这是谁的功劳?还是我养得好!”
“那……”
“叫啥名儿有啥关系呢?我喊她来弟,就是盼着她能带个弟弟来,又不是不要她了。”
“反正不行,苗大娘您就换个名字吧。换一个。”
大队长坚决反对,事实上来弟也反对,她穿越的名字是挺普通的,属于特别大众化的那种,全国同名同姓的人无数的那种。可即便是那样,也比来弟强吧?怪只怪她给自己取了个破英文名莱蒂,这下好了,莱蒂变来弟,洋气没沾上,只剩下了土气。
唉……
在大队长的坚持之下,李桂芳最终也妥协了:“那行吧,你就给我改成苗五军。”
大队长刚要应声,猛的回过神来,差点儿没叫自己的口水给呛死了,咳嗽几声后,他不敢置信的看向李桂芳:“……啥玩意儿???”
“苗五军。我老苗家的苗,一二三四五的五,解放军的军!”李桂芳是没念过书,可她好歹在解放后还上过那么几天识字班,虽说学到的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可不会认不会写,她还能不会张嘴说?当下,她格外自信的说出了新出炉的来弟大名,同时成功的噎死了大队长,顺便吓懵了来弟。
来弟:……
喵喵喵? ↑返回顶部↑
自然,何家的这些烦心事儿,李桂芳是不会在乎的。
在意识到何母还是有点儿用处的,李桂芳就决定隔三差五的请人过来坐坐。也不怕她不来啊,苗家又没有适龄的未婚男女青年,何小红一旦再做幺蛾子,倒霉的必定是何家。就冲着这一点,她就算是捏住了何小红的命脉。
何小红果然安分了下来,懒还是一样的懒,不过横竖这会儿也不用再下地干活了。馋也还是一样的馋,可过年嘛,年关里吃的本来就比平常要好一些,只要别挑食,有啥吃啥,李桂芳还不至于饿着怀孕的儿媳妇。
可有一件事儿,李桂芳觉得很着急。
着急到什么程度呢?
毓秀他们考完试的那一天,何小红才刚确定自己怀孕了。学校发成绩报告单是考完试的第三天,可李桂芳第二天上午就去寻了何母来家里“坐坐”,下午就抱着来弟去找了大队长,要求给孩子登记户口。
大队长一脸懵圈。
“不是……苗大娘您到底要干啥?这娃儿两岁都没有吧?哦,一岁半。那一岁半登记个啥?谁家不是快上学了才取大名……行行行,您说了算,我这就给你登记。”
忍着头疼,大队长果断的认输。
诚然,多数社员都是等自家孩子要上学了,才想起来要给孩子取个响亮的大名,把户口登记好,正好顺势上学念书。也因此,每到秋收结束,差不多八月底那阵子,各个生产队的大队长都要将自己队上适龄学前儿童统计好,齐齐的拿去公社那边做正式登记。
可现在是什么时候?腊月里啊!
离过年倒是的确还有好些日子,但以前也没人会赶在过年前给娃儿登记姓名户口,关键是你就真的这么着急?
李桂芳还在那里给大队长摆事实讲道理:“秋季开学前登记那叫惯例,记住了,是惯例不是规矩。哪个领导规定了,年前就不能改户口了?没这回事儿吧?”
“是是是,苗大娘您看您打算给孩子取个啥名儿?”大队长已经放弃跟李桂芳讲道理了,与其费那个劲儿,他宁可多往公社跑一趟。横竖年前他肯定还要去一趟的,不差这点儿工夫。
找出了本生产队社员的登记簿,大队长寻摸了好一阵子也没找到笔,最后还是翻了他小儿子的书包才勉强抠出了一支被啃缺了口的铅笔:“你说,我先记下来,等过两天办好了我直接送去你家里。”
“能叫啥?就叫苗来弟啊!我跟你说,你可得赶紧着些!解放婆娘又怀上了,我寻思着小名儿不一定好使,还是得起个响当当的大名。这也是家里事儿多,我一时脱不开身,不然我就自己去公社那头了,又不是不认得地儿。”
大队长满脸复杂的看着李桂芳,还分神瞥了眼她怀里的来弟。
“苗大娘,你忘了去年你家二孙女闹得那个事儿吗?上头说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咱们现在是新社会了,不是解放前了,不能搞重男轻女这档子事儿,这是封建糟粕,是要摒弃的、打击的。”
李桂芳掂了掂怀里的来弟,让大队长仔细看,认真看,上上下下的看:“我咋弄她了?我这孙女养得不好?还有啊,我前头那仨大的孙女,哪个不是又好看又能耐的?尤其是我家毓秀啊,成绩那么好,还是少先队员。这是谁的功劳?还是我养得好!”
“那……”
“叫啥名儿有啥关系呢?我喊她来弟,就是盼着她能带个弟弟来,又不是不要她了。”
“反正不行,苗大娘您就换个名字吧。换一个。”
大队长坚决反对,事实上来弟也反对,她穿越的名字是挺普通的,属于特别大众化的那种,全国同名同姓的人无数的那种。可即便是那样,也比来弟强吧?怪只怪她给自己取了个破英文名莱蒂,这下好了,莱蒂变来弟,洋气没沾上,只剩下了土气。
唉……
在大队长的坚持之下,李桂芳最终也妥协了:“那行吧,你就给我改成苗五军。”
大队长刚要应声,猛的回过神来,差点儿没叫自己的口水给呛死了,咳嗽几声后,他不敢置信的看向李桂芳:“……啥玩意儿???”
“苗五军。我老苗家的苗,一二三四五的五,解放军的军!”李桂芳是没念过书,可她好歹在解放后还上过那么几天识字班,虽说学到的知识全都还给老师了,可不会认不会写,她还能不会张嘴说?当下,她格外自信的说出了新出炉的来弟大名,同时成功的噎死了大队长,顺便吓懵了来弟。
来弟:……
喵喵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