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节(3 / 4)
她都这样了,甄卓凡就更不用说了。哪怕他睡得要比甄珠晚,但他每天一放学就开始写作业复习功课,中间吃个晚饭,之后他就回自己房间了。
怎么说呢?
甄兴华倒是调职回乡工作了,可事实上对整个甄家而言,改变其实也不是那么大。起码,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幸福。
尤其是……
他工资少了。
在乡镇公社之间开客车,工资连县城里的公交车司机都不如,跟甄兴华原先那份工作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么说吧,他现在的工资大概是他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工资,要知道甄兴华以前开长途车时,因为经常性的帮人带一些稀罕物件,中间其实是有不少油水可捞的。
想也是,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很多东西在外省不起眼,拉到本省来,却是稀罕极了。
甄兴华都不用费心费力,每一趟随便带些东西来,稍稍加点儿价就能赚不少了。他这人挺重情重义的,乡里乡亲的从来不会额外收钱,可人家也记得他的好,人脉门路这些事儿本来就是靠日积月累的慢慢维护的。而另外一些,要么收钱要么就是暂且留着人情,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就没个求到别人跟前的时候。
丰厚的工资,每趟的油水,额外的人情……
好了,他现在都已经调职回乡了,那还能剩下啥?不说全没了,也差不多没了。
从最初刚调职回来,全家人心里都是热乎乎的,感觉终于能过上一家人团聚的好日子了,自然是时时挂着笑的。可如今,好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家里人慢慢的就品过味儿来了,就觉得吧,好像目前的生活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好。
甄珠瘪着嘴盘算着自己有多久没吃到那些个稀罕零嘴了,从前她爸虽然好久才能回家一趟,可每一趟都会给她带一堆的好吃的。只要她不胡吃海吃,稍微有点儿规划,基本上都能捱到她爸下一趟回家的。
可现在,没了啊,啥都没了啊。
哪怕家里的伙食还是比一般人家强,一日三餐,顿顿管饱,可别的就没了。从过年到如今,甄珠也就是吃过几回本地供销社卖的硬水果糖,那还是很久才拿到几两半斤的,再就是她妈给她做过一些花生糕、土糖块啥的自制零食。
没零嘴吃,这日子多苦呢!
甄卓凡也是这么想的,他倒是不贪吃,可他想要买新书。无奈,他们这一带连个书店都没有,哪怕去县城里好了,倒是有那么一家新华书店,可那里卖的书他都有了。他想要新书,可他爸已经不开长途车了,没法子去外省给他买书了。
兄妹俩都很难过,搞不清楚咋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味儿了。
要说他俩其实还属于没弄清楚情况的,那么周萍却是真的开始后悔了。
周萍从嫁给甄兴华后,就没有一天不盼着丈夫回家的。尤其新婚燕尔那会儿,她当时下乡不久,整个第三生产队上连个熟人都没有,勉强算是有些熟悉的还是一起下乡的知青。可她嫁了人,又不可能继续住在知青点上,本来关系就不够亲近,时间一久自然就愈发生疏了。
在最初的那几个月里,周萍是真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好在她很快就怀孕了,婆家不算苛刻,心知她是甄兴华自己要娶的,又念着她长得好看还是个城里的文化人,待她还是很体贴的。
可婆家再好还能代替得了丈夫?
从生下甄卓凡,到把甄卓凡一点点的带大,期间周萍还是吃了很多苦的。在乡下过日子真的没那么容易,就算她不用下地挣工分,屋前屋后那些事情就够她忙活了,更别提她还要照顾一个年幼的小婴儿。等后来又有了女儿,俩孩子哪怕还算是好带的,一个人既要做家务又要拉拔孩子,着实也不容易。
那时候,她就一直盼着甄兴华能调职回来。寻思着,就算钱拿得少一点儿,可只要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吃点儿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来,她娘家人三番两次的上门闹事,愈发的坚定了她想要丈夫回家的想法。
再往后……
她梦想成真了。
可惜紧接着,她的美梦就破碎了。
甄兴华回家真的没那么好,早出晚归的结果就是,他压根就没工夫陪伴妻子。没时间也就算了,他回家了,家里多了个人自然也就添了不少家务活儿。司机算不上重体力活儿,可成天待在密闭的车厢里,大冬天的也就算了,盛夏时分车里闷得很,开窗都没用,反正一天下来那衣服就没眼看了,每天都要写一堆衣服。加上甄兴华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周萍还得提前给他准备好早饭、午饭,让他带着走。晚饭也不能凑合,以前还可以说家里人少随便吃一顿,多了甄兴华,每顿都要好好弄。
另外,还有别的琐碎事儿,单独拎出一件来算不得啥,全部加在一起,却是不得了了。
过日子哪儿有那么容易?严格来说,甄兴华和周萍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一般夫妻都有的磨合期。由于长期聚少离多,哪怕结婚十多年了,他俩其实一直处于小别胜新婚的状态。 ↑返回顶部↑
怎么说呢?
甄兴华倒是调职回乡工作了,可事实上对整个甄家而言,改变其实也不是那么大。起码,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幸福。
尤其是……
他工资少了。
在乡镇公社之间开客车,工资连县城里的公交车司机都不如,跟甄兴华原先那份工作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么说吧,他现在的工资大概是他以前的三分之一左右。而这,还仅仅只是工资,要知道甄兴华以前开长途车时,因为经常性的帮人带一些稀罕物件,中间其实是有不少油水可捞的。
想也是,人离乡贱物离乡贵。很多东西在外省不起眼,拉到本省来,却是稀罕极了。
甄兴华都不用费心费力,每一趟随便带些东西来,稍稍加点儿价就能赚不少了。他这人挺重情重义的,乡里乡亲的从来不会额外收钱,可人家也记得他的好,人脉门路这些事儿本来就是靠日积月累的慢慢维护的。而另外一些,要么收钱要么就是暂且留着人情,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就没个求到别人跟前的时候。
丰厚的工资,每趟的油水,额外的人情……
好了,他现在都已经调职回乡了,那还能剩下啥?不说全没了,也差不多没了。
从最初刚调职回来,全家人心里都是热乎乎的,感觉终于能过上一家人团聚的好日子了,自然是时时挂着笑的。可如今,好几个月时间过去了,家里人慢慢的就品过味儿来了,就觉得吧,好像目前的生活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好。
甄珠瘪着嘴盘算着自己有多久没吃到那些个稀罕零嘴了,从前她爸虽然好久才能回家一趟,可每一趟都会给她带一堆的好吃的。只要她不胡吃海吃,稍微有点儿规划,基本上都能捱到她爸下一趟回家的。
可现在,没了啊,啥都没了啊。
哪怕家里的伙食还是比一般人家强,一日三餐,顿顿管饱,可别的就没了。从过年到如今,甄珠也就是吃过几回本地供销社卖的硬水果糖,那还是很久才拿到几两半斤的,再就是她妈给她做过一些花生糕、土糖块啥的自制零食。
没零嘴吃,这日子多苦呢!
甄卓凡也是这么想的,他倒是不贪吃,可他想要买新书。无奈,他们这一带连个书店都没有,哪怕去县城里好了,倒是有那么一家新华书店,可那里卖的书他都有了。他想要新书,可他爸已经不开长途车了,没法子去外省给他买书了。
兄妹俩都很难过,搞不清楚咋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味儿了。
要说他俩其实还属于没弄清楚情况的,那么周萍却是真的开始后悔了。
周萍从嫁给甄兴华后,就没有一天不盼着丈夫回家的。尤其新婚燕尔那会儿,她当时下乡不久,整个第三生产队上连个熟人都没有,勉强算是有些熟悉的还是一起下乡的知青。可她嫁了人,又不可能继续住在知青点上,本来关系就不够亲近,时间一久自然就愈发生疏了。
在最初的那几个月里,周萍是真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好在她很快就怀孕了,婆家不算苛刻,心知她是甄兴华自己要娶的,又念着她长得好看还是个城里的文化人,待她还是很体贴的。
可婆家再好还能代替得了丈夫?
从生下甄卓凡,到把甄卓凡一点点的带大,期间周萍还是吃了很多苦的。在乡下过日子真的没那么容易,就算她不用下地挣工分,屋前屋后那些事情就够她忙活了,更别提她还要照顾一个年幼的小婴儿。等后来又有了女儿,俩孩子哪怕还算是好带的,一个人既要做家务又要拉拔孩子,着实也不容易。
那时候,她就一直盼着甄兴华能调职回来。寻思着,就算钱拿得少一点儿,可只要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吃点儿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后来,她娘家人三番两次的上门闹事,愈发的坚定了她想要丈夫回家的想法。
再往后……
她梦想成真了。
可惜紧接着,她的美梦就破碎了。
甄兴华回家真的没那么好,早出晚归的结果就是,他压根就没工夫陪伴妻子。没时间也就算了,他回家了,家里多了个人自然也就添了不少家务活儿。司机算不上重体力活儿,可成天待在密闭的车厢里,大冬天的也就算了,盛夏时分车里闷得很,开窗都没用,反正一天下来那衣服就没眼看了,每天都要写一堆衣服。加上甄兴华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周萍还得提前给他准备好早饭、午饭,让他带着走。晚饭也不能凑合,以前还可以说家里人少随便吃一顿,多了甄兴华,每顿都要好好弄。
另外,还有别的琐碎事儿,单独拎出一件来算不得啥,全部加在一起,却是不得了了。
过日子哪儿有那么容易?严格来说,甄兴华和周萍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一般夫妻都有的磨合期。由于长期聚少离多,哪怕结婚十多年了,他俩其实一直处于小别胜新婚的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