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以强凌弱(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那时起,大宋官员形成一个共识,政争不能失败,失败就得去天涯海角一游,想不失败怎么办?那就得把对手往死整,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再也无法威胁到自己。
  于是,你死我活成了大宋政治的主旋律,那种大气宽仁之风不见了!
  扯远了!罪过,罪过。
  贾昌朝一伙没有搅局,反而是翰林院的几个老学究出来反对,许大官人那叫一个气啊!
  没事你们直呼姐野去啊!
  非要来跟咱们这些大老爷们丢书袋,有意思吗?这也太寒碜人了!
  最后许大官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一起上,就差没用日语了,这是大宋神胜的中央殿堂,日……呃,日字不能说,咱是文明人。
  一通海侃下来,许大官人从keren ann变成了帕瓦罗蒂!
  加上韩琦等人的支持,终于以一种强悍的方式,通过了用俘虏修路的议案。
  整个过程贾昌朝等人看大戏似的,看许大官人上窜下跳,由温柔如水到嘹亮高亢,最终欺负老学究后劲不足,中气失调,阴阳紊乱,得以拿下这些老弱病残,陪感好笑!
  笑吧!笑吧!人生自古谁不被笑,咱留取丹心照——汗!一个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y:非常感谢无畏的飞行家、安乐公、上官排骨的支持!
  顺便声明一下,本章中涉及到司马光、苏辙等人的言论,只代表昊远本人的观点,同时也不否认这些人在文学上的成就,但在政治上昊远保留自己的看法。
  说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昊远最喜欢的就是北宋中前期的政治气氛,它既没有明清时期的特务政治,***之类的东西,弄得人人自危,也没有隋唐时频繁的宫廷政变;
  这段时期政治开明、言论自由,培养出了范仲淹、欧阳修、包拯等一大批真正堪称千古楷模的君子,这大概也是昊远当初把书的背景选择在庆历年间的原因。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