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露不动声色,继续说道:
  “其二,我要你们不得以戒律束缚他救世渡人,准许佛子继任高昌国主,救济百姓,纵横西域。”
  她的目光慢慢柔和下来,想起前世,她曾不解地问过他,为何要背弃佛门,成了大梁国师。
  彼时,他遥望宫阙外的万里河山,回答道:
  “佛道重修行克己,有所不能为之处。从前我在佛门,不通世事。待我入世之后,本来想着能救一个是一个。可我发现,即便我救了一人,还有千千万万个人。”
  “唯有换得一个清明的世间,才能使得百姓免收战乱之伤,冻馁之苦。”
  “光以佛道渡不了天下,王道才是救世之道。”
  身处佛门,潜龙在渊,不见天地之广,民生之艰。光凭佛经万卷,诵偈半生,如何能生渡人渡世的慈心。
  佛陀不也是历经爱欲之苦,走遍万水千山,才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
  佛法戒律,在心不在身。
  所以,前世的洛襄,最终背弃佛法,投向王道,作为国师经略西域,结束战乱,恢复民生,渡尽众生。
  待他今生正式受封佛子,执掌佛门,便能集结西域之力,赈济北匈残酷治下的灾民,改变生灵涂炭,饿殍遍野的结局。
  从此,他既是佛子,又是高昌国主,所持之力更大更广,定能福泽西域。
  佛殿烛火乱动,半晌无言。
  长老们眉头紧锁,面面相觑,其中一人拂袖道:
  “岂有此理?如此无理条件,凭何让我们应允?!”
  朝露笑了笑,凛声向佛门长老述道:
  “如今,不是佛子需要佛门,而是佛门需要佛子。”
  “高昌国与北匈战乱,佛门袖手旁观,万千受苦受难的信众颇有微词,已有大批信众离教。而佛子以身卫国,深受高昌民众爱戴。如果此时佛子再还俗,不仅佛门颜面不存,定会有大批信众随之弃教还俗。”
  “高昌乃西域第一佛国,岁贡佛门不止有金银香火,更具传教广播佛缘之势力。高昌正需一位尚佛的国主。若是失去高昌这块肥肉,佛门必定得不偿失。”
  诸长老对视一眼,心中各自一叹。
  此等道理,众人老谋深算,谁人不曾领会。若非如此,他们怎会因她派兵来请,就千里迢迢赶至高昌救人。
  佛子有难,佛门又何尝不是痛失一重宝?
  朝露察觉到长老拉下来的脸色,微微一笑,进一步谈判道:
  “佛子若为高昌国主,高昌与佛门便再也密不可分。佛门年年需金佛造像,高昌金矿丰厚,往后有他在位一日,必会岁岁为佛门塑身造像,何乐而不为?”
  华贵的佛殿前,五色经幡烈烈拂动,盖过了众人私语之声。
  一浓眉长老上前一步,冷哼道:
  “可他自己都不愿当佛子了,我们可奈何?”
  自她被关押在佛寺中,洛襄也被幽禁在浮屠塔内。
  听闻,他不肯进食,拒绝受封,不让任何佛门弟子近身,但是却彻夜长跪佛前,一遍一遍地抄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