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天堂还是地狱(五)(2 / 3)
陈志成的临时办公室里,陈志成正在焦急的等待着。按道理说,这些人员的资料,早在整训的时候他便应该收集好了的。这就是经验的不足了,虽然身为官二代,无论是斗争艺术,还是把握大局,他都是曾经见过。以前在半岛的时候,他也只是掌控全局,但象在这样,把一摊子事情全扔在他身上,立即就见得他经验不足的毛病来了。
“快,快点,几位大佬都在等着我们的资料,你们可得给我抓紧了。”陈志成一目十行的查看着这些人员的资料,一边不耐烦的催促着自己的助手们。
这些年轻的助手们,一两年前,他们甚至还只是满清的一个学童,或者是满清某个山庄、鱼村的毛孩子,如今却能帮助他处理这么多的事情了,也确实难要求人家做得更好了。因此,这些人员的资料,都必须得他一一过了目,然后再送上去,交给上面的大佬们分派其去向的。
当然,通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他的建议也将起很大的作用。
这些名字,都是带有浓郁的满清特色的姓名和资料,突然,一个似曾相识的字眼呈现他的眼前,本来不以为意,目光已经看出十几行开外的,可是想想不对,不得不将目光又回过来。
“曾国荃”?
又仔细地看了后面的资料,年龄,性别,籍贯,和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人那么的相似。
早在学生时代,他就不止一遍地看过电视剧《太平天国》,对于那个曾经残忍的杀害了无数正义的起义勇士,扑灭了满清末年风起云涌的革命战争的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尤其是对曾国藩的那句‘屡败屡战’记忆犹新。
莫不是,这就是历史上那个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刽子手?
他心中甚至生出一股想要好好的代表革命战士和起义勇士,好好宣判一下这个刽子手的冲动了。
又担心只是雷同,他又在助手的指点下,偷偷观察了那个脸色有些惨白的瘦弱的青年,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虽然连日来的整训让他显得有些疲惫,但他眉角,却似乎总有一股淡淡的思绪,而他那冷峻的目光,和安静的姿态,更让他在人群在有种遗世独立的气质。
这种早已经过历史证明的大咖,放在人群中,只要稍加关注,便会发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来。
这可是共和国建国以来,从满清那边移民过来的,在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大人物之一了。陈志成知道,象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他这个正在接受组织考验的新手所能决定的事了。扔下其它事务,立即就匆匆赶到了赵文礼的办公室里。
“你确信,真的是那个人?”赵文礼也有些不相信的看着自己手中的这份资料。
“我看过了,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但他那种气质,太象历史上的那个人了。”陈志成坚定地说。
“好吧,你马上过去把他叫过来,我要亲自和他谈谈。不了,我还是自己亲自过去一趟吧。”对于这种曾经经历过历史考验的人物,而且是建国以来,除了还没有证明过的杏贞姑娘之外,来自满清的最有名的人物,赵文礼也是感到十分的想要知道。
共和国在北美,立足将近十年了,如今可以说正处于发展的瓶颈之中。
无他,人才,太缺乏了。
虽然他们这群人在穿越前,可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屌丝小人物。虽然有着对历史预先的预判,但从能力来说,就有着自己十分的局限性了。
赵文礼也不会无知的以为,就凭自己这些人因为预先知道了历史,成功的在北美立国了,就能无视唐宗宋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就要把人家踩在脚下了。
历史英雄人物,永远是我们应该尊崇和爱戴的。因为牛顿敢说“如果说我比笛卡尔站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他肩上的缘故。”所以,他才能走得更远。
而共和国要想走得更远,同样需要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正视自己这群人的不足。而曾国荃这一类早在原本的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无疑将会给自己提供不一样的思维。
至于曾国荃可能是革命战士的刽子手的事情,赵文礼又不是徐永全,真的会天真的以为领导们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真的较真的话,到底谁才算是历史的刽子手,谁给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伤害最大,你们懂的。
安静、平和、严谨,这便是曾国荃给赵文礼的第一印象。
无需开口,赵文礼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了。就算这个人物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曾国荃,就以他这份淡定和从容,都值得自己来这一趟了。
“好了,没你的事了,去忙你的吧。”赵文礼把陈志成的办公室无理的就占用了,也不管陈志成那苦丧的脸,有多不愿意。
“阁下就是曾国荃,来自湘阴的曾国荃,不知阁下和湘乡的曾国藩如何称呼?”
“这个…正是家兄。”曾国荃有些吃惊了,就算兄长贵为大清的兵部右侍郎,可现在也只是居母丧在家的孝子一名,连大清都有无数百姓不知其名,这位远在这数万里之外的大人物,又是怎么会知道家兄的名字的。所以,听到赵文礼提到兄长的名字,本来从容的曾国荃也不禁有了些紧张,结巴起来。
“别介意,我也只是偶尔听从那边的人提起过令兄的名讳罢了,还听许多人说起,曾氏一族家风甚严,名下子弟,绝无胡作非为之辈,可是真假?”赵文礼也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轻言解释道。
至于曾氏家训,可是曾经影响湖南百年,甚至影响许多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的大事件,赵文礼不会天真的以为,就算曾国藩很彪悍,但如此良好的家风,不可能成长于他一人之手的。一个大的家族,可是需要无数代的沉淀和积累的。不过,曾氏家族之所以能为大部分国人所熟知,曾国藩的名声和地位,确实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广和传播作用罢了。 ↑返回顶部↑
“快,快点,几位大佬都在等着我们的资料,你们可得给我抓紧了。”陈志成一目十行的查看着这些人员的资料,一边不耐烦的催促着自己的助手们。
这些年轻的助手们,一两年前,他们甚至还只是满清的一个学童,或者是满清某个山庄、鱼村的毛孩子,如今却能帮助他处理这么多的事情了,也确实难要求人家做得更好了。因此,这些人员的资料,都必须得他一一过了目,然后再送上去,交给上面的大佬们分派其去向的。
当然,通过这段时间的考察,他的建议也将起很大的作用。
这些名字,都是带有浓郁的满清特色的姓名和资料,突然,一个似曾相识的字眼呈现他的眼前,本来不以为意,目光已经看出十几行开外的,可是想想不对,不得不将目光又回过来。
“曾国荃”?
又仔细地看了后面的资料,年龄,性别,籍贯,和自己记忆中的那个人那么的相似。
早在学生时代,他就不止一遍地看过电视剧《太平天国》,对于那个曾经残忍的杀害了无数正义的起义勇士,扑灭了满清末年风起云涌的革命战争的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尤其是对曾国藩的那句‘屡败屡战’记忆犹新。
莫不是,这就是历史上那个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刽子手?
他心中甚至生出一股想要好好的代表革命战士和起义勇士,好好宣判一下这个刽子手的冲动了。
又担心只是雷同,他又在助手的指点下,偷偷观察了那个脸色有些惨白的瘦弱的青年,和自己差不多的年纪,虽然连日来的整训让他显得有些疲惫,但他眉角,却似乎总有一股淡淡的思绪,而他那冷峻的目光,和安静的姿态,更让他在人群在有种遗世独立的气质。
这种早已经过历史证明的大咖,放在人群中,只要稍加关注,便会发现出他的与众不同来。
这可是共和国建国以来,从满清那边移民过来的,在历史上最有名气的大人物之一了。陈志成知道,象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他这个正在接受组织考验的新手所能决定的事了。扔下其它事务,立即就匆匆赶到了赵文礼的办公室里。
“你确信,真的是那个人?”赵文礼也有些不相信的看着自己手中的这份资料。
“我看过了,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但他那种气质,太象历史上的那个人了。”陈志成坚定地说。
“好吧,你马上过去把他叫过来,我要亲自和他谈谈。不了,我还是自己亲自过去一趟吧。”对于这种曾经经历过历史考验的人物,而且是建国以来,除了还没有证明过的杏贞姑娘之外,来自满清的最有名的人物,赵文礼也是感到十分的想要知道。
共和国在北美,立足将近十年了,如今可以说正处于发展的瓶颈之中。
无他,人才,太缺乏了。
虽然他们这群人在穿越前,可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屌丝小人物。虽然有着对历史预先的预判,但从能力来说,就有着自己十分的局限性了。
赵文礼也不会无知的以为,就凭自己这些人因为预先知道了历史,成功的在北美立国了,就能无视唐宗宋祖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就要把人家踩在脚下了。
历史英雄人物,永远是我们应该尊崇和爱戴的。因为牛顿敢说“如果说我比笛卡尔站得更远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他肩上的缘故。”所以,他才能走得更远。
而共和国要想走得更远,同样需要尊重历史的发展规律,正视自己这群人的不足。而曾国荃这一类早在原本的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无疑将会给自己提供不一样的思维。
至于曾国荃可能是革命战士的刽子手的事情,赵文礼又不是徐永全,真的会天真的以为领导们说的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真的较真的话,到底谁才算是历史的刽子手,谁给这个民族这个国家伤害最大,你们懂的。
安静、平和、严谨,这便是曾国荃给赵文礼的第一印象。
无需开口,赵文礼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了。就算这个人物不是历史上的那个曾国荃,就以他这份淡定和从容,都值得自己来这一趟了。
“好了,没你的事了,去忙你的吧。”赵文礼把陈志成的办公室无理的就占用了,也不管陈志成那苦丧的脸,有多不愿意。
“阁下就是曾国荃,来自湘阴的曾国荃,不知阁下和湘乡的曾国藩如何称呼?”
“这个…正是家兄。”曾国荃有些吃惊了,就算兄长贵为大清的兵部右侍郎,可现在也只是居母丧在家的孝子一名,连大清都有无数百姓不知其名,这位远在这数万里之外的大人物,又是怎么会知道家兄的名字的。所以,听到赵文礼提到兄长的名字,本来从容的曾国荃也不禁有了些紧张,结巴起来。
“别介意,我也只是偶尔听从那边的人提起过令兄的名讳罢了,还听许多人说起,曾氏一族家风甚严,名下子弟,绝无胡作非为之辈,可是真假?”赵文礼也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了,轻言解释道。
至于曾氏家训,可是曾经影响湖南百年,甚至影响许多传统的中国家庭教育的大事件,赵文礼不会天真的以为,就算曾国藩很彪悍,但如此良好的家风,不可能成长于他一人之手的。一个大的家族,可是需要无数代的沉淀和积累的。不过,曾氏家族之所以能为大部分国人所熟知,曾国藩的名声和地位,确实起了不可忽视的推广和传播作用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