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节(4 / 4)
只听他道:“肉身不过皮囊,当舍则舍。将机会留于凡人,方能拥有最多的转生之机。”
众人听得一愣,旋即明白过来。
佛修和道修最大的不同,便是修来世。高僧不会眷恋肉身,寿元终了便会圆寂,再度转生。而高僧转生的那个孩子,被称为“佛子”,很小就会被带回寺院学习,大约十来岁的时候,他们会觉醒上一世的记忆,继续修行,如此反复,直到修成正果。
渡厄寺的这个建议,不是不好。
倘若保护凡人,以凡人的繁衍能力,不出百年就能恢复好些,届时再想办法令死亡的修士转世重生,能保住的人远比单纯选择某一部分人活着多得多,亦更合理公平。
问题是,道修修的是今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自己的肉身。死亡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等同于终结。
渡厄寺的佛修说:“我寺有一法宝,名为琉璃塔,能收容人之魂魄,令其平安转世。寺中僧人世世代代,皆由此法宝护持,从未失手。为表诚心,我寺上下三百六十名僧人,除却使用琉璃塔的三位护法外,皆会死战到底,一人不留。”
lt;/divgt;
lt;/divgt; ↑返回顶部↑
众人听得一愣,旋即明白过来。
佛修和道修最大的不同,便是修来世。高僧不会眷恋肉身,寿元终了便会圆寂,再度转生。而高僧转生的那个孩子,被称为“佛子”,很小就会被带回寺院学习,大约十来岁的时候,他们会觉醒上一世的记忆,继续修行,如此反复,直到修成正果。
渡厄寺的这个建议,不是不好。
倘若保护凡人,以凡人的繁衍能力,不出百年就能恢复好些,届时再想办法令死亡的修士转世重生,能保住的人远比单纯选择某一部分人活着多得多,亦更合理公平。
问题是,道修修的是今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放弃自己的肉身。死亡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等同于终结。
渡厄寺的佛修说:“我寺有一法宝,名为琉璃塔,能收容人之魂魄,令其平安转世。寺中僧人世世代代,皆由此法宝护持,从未失手。为表诚心,我寺上下三百六十名僧人,除却使用琉璃塔的三位护法外,皆会死战到底,一人不留。”
lt;/divgt;
lt;/divg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