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3 / 4)
往常或许就是给园丁随意撒院子里,长不长看命。现在她喜欢,就成了送她的东西。
难怪院子里没什么珍贵品种,品鉴会上那些个高档货,她全是第一次见。这么一琢磨,傅辛夷觉得自己还真好打发。
良珠继续劝:“小姐,我们就不要去码头人挤人了。回头要是出了个差错,我怎么和府上交代?”
傅辛夷想了想:“可爹不能将更珍贵的种子给我的。那我自己去买不是更合理?我要是问他要,岂不是让他试验的种子少了一些,反倒是不对了。”
良珠懵了一下:“您是傅尚书唯一的女儿啊。”这有什么不能要的?
傅辛夷看向良珠:“爹是为了天下百姓在种田,我是为了一己之私。一己之私就要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去采买。”她毕竟和傅尚书说好要靠自己买下一个京城铺子。
良珠习惯了阶级分化的日子,脑袋转不过来,一脸茫然:“那花点钱早些去大船上也行啊。”
行是行,但对了解市场没什么用处。
傅辛夷没说服良珠的打算,倒是低头算起来自己成本到底差了多少。要开个正儿八经的花店,路比自己想象中更复杂和麻烦。
马车很快到了目的地。马夫停下不得不告知傅辛夷:“小姐,再往里载人的马车是进不去的。别的都是拉货车。”
傅辛夷带着良珠下车:“有劳了。午间再来这里接我便是。”
马夫拱手:“是。”
傅辛夷带着良珠混入人流,告诫一样是初来这儿的良珠:“将自个东西藏好些,人多眼杂,安全不代表没浑水摸鱼的。”
良珠将钱袋收好,跟紧了傅辛夷:“小……公子,您怎么知道这么多?”
傅辛夷听到这个突然改过来的称呼笑起来:“以前做梦都想走人群里,便想象了一下。”想象自己走在人群中,会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
良珠听见这话有点心疼。她家小姐想来早市,纯粹是因为眼睛看得见了,想多看看这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她即使心底里头还是不认同,但也理解了些,不再在傅辛夷耳边叨叨念念。
……
京城的早上空气微凉。习惯早起的人们凑在一块儿,让沿河一带热闹了很多。
人流拥挤处,采买人众多,能看见道路两旁支起了不少临时的铺子。远处桥上桥下沿河一带不断往路上输送着货物,从船到人,由人运上车,再将车送走。
这地男女老少都有,成年男子多是在做搬运工,年长一些的在叫卖东西。成年女子多是来采买的,妇女多,少女少。年轻貌美姑娘公子少有到这儿来的。
周围说官话的人不多,还都要扯着嗓子喊话。天虽凉,但光膀子运货的也有。这些人身上有股韧劲,将自个日子的重担都压在肩头,板着脸却又会因为一点小事猝不及防憨笑开。
有做豆腐花的,开了一个很小的铺子,收一笔钱就给来的人碗里扣一勺,那热气惹得傅辛夷往那儿盯了好久。
民间百姓的热闹和品鉴会上的热闹是不同的。傅辛夷有点词穷,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两种的差异,只是东张西望着,双眼早成了两个月牙。
良珠没能体会到这种热闹,只皱着眉头努力护着自己小姐。
“珍珠啊,海外的珍珠,什么颜色都有!”
“新到的手链啊,一口价。等下就送去西市铺子了啊。送去价格翻一倍!”
“公子,布看一眼么?能写字,做扇子上佳啊!”
傅辛夷走得速度不慢,很快就看到了官家的运输船。
那块地方被一群兵守着,并不能让普通百姓过去。船上不知道运送下来的是什么东西,一箱子一箱子在搬运。有巡逻的高一级士兵看到有过于靠近的,便会严厉呵斥:“看什么看!”
傅辛夷扫了一眼,很快就将自己视线落到了一个铺子前。 ↑返回顶部↑
难怪院子里没什么珍贵品种,品鉴会上那些个高档货,她全是第一次见。这么一琢磨,傅辛夷觉得自己还真好打发。
良珠继续劝:“小姐,我们就不要去码头人挤人了。回头要是出了个差错,我怎么和府上交代?”
傅辛夷想了想:“可爹不能将更珍贵的种子给我的。那我自己去买不是更合理?我要是问他要,岂不是让他试验的种子少了一些,反倒是不对了。”
良珠懵了一下:“您是傅尚书唯一的女儿啊。”这有什么不能要的?
傅辛夷看向良珠:“爹是为了天下百姓在种田,我是为了一己之私。一己之私就要花自己的钱,走自己的路去采买。”她毕竟和傅尚书说好要靠自己买下一个京城铺子。
良珠习惯了阶级分化的日子,脑袋转不过来,一脸茫然:“那花点钱早些去大船上也行啊。”
行是行,但对了解市场没什么用处。
傅辛夷没说服良珠的打算,倒是低头算起来自己成本到底差了多少。要开个正儿八经的花店,路比自己想象中更复杂和麻烦。
马车很快到了目的地。马夫停下不得不告知傅辛夷:“小姐,再往里载人的马车是进不去的。别的都是拉货车。”
傅辛夷带着良珠下车:“有劳了。午间再来这里接我便是。”
马夫拱手:“是。”
傅辛夷带着良珠混入人流,告诫一样是初来这儿的良珠:“将自个东西藏好些,人多眼杂,安全不代表没浑水摸鱼的。”
良珠将钱袋收好,跟紧了傅辛夷:“小……公子,您怎么知道这么多?”
傅辛夷听到这个突然改过来的称呼笑起来:“以前做梦都想走人群里,便想象了一下。”想象自己走在人群中,会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
良珠听见这话有点心疼。她家小姐想来早市,纯粹是因为眼睛看得见了,想多看看这些乱七八糟的地方。她即使心底里头还是不认同,但也理解了些,不再在傅辛夷耳边叨叨念念。
……
京城的早上空气微凉。习惯早起的人们凑在一块儿,让沿河一带热闹了很多。
人流拥挤处,采买人众多,能看见道路两旁支起了不少临时的铺子。远处桥上桥下沿河一带不断往路上输送着货物,从船到人,由人运上车,再将车送走。
这地男女老少都有,成年男子多是在做搬运工,年长一些的在叫卖东西。成年女子多是来采买的,妇女多,少女少。年轻貌美姑娘公子少有到这儿来的。
周围说官话的人不多,还都要扯着嗓子喊话。天虽凉,但光膀子运货的也有。这些人身上有股韧劲,将自个日子的重担都压在肩头,板着脸却又会因为一点小事猝不及防憨笑开。
有做豆腐花的,开了一个很小的铺子,收一笔钱就给来的人碗里扣一勺,那热气惹得傅辛夷往那儿盯了好久。
民间百姓的热闹和品鉴会上的热闹是不同的。傅辛夷有点词穷,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两种的差异,只是东张西望着,双眼早成了两个月牙。
良珠没能体会到这种热闹,只皱着眉头努力护着自己小姐。
“珍珠啊,海外的珍珠,什么颜色都有!”
“新到的手链啊,一口价。等下就送去西市铺子了啊。送去价格翻一倍!”
“公子,布看一眼么?能写字,做扇子上佳啊!”
傅辛夷走得速度不慢,很快就看到了官家的运输船。
那块地方被一群兵守着,并不能让普通百姓过去。船上不知道运送下来的是什么东西,一箱子一箱子在搬运。有巡逻的高一级士兵看到有过于靠近的,便会严厉呵斥:“看什么看!”
傅辛夷扫了一眼,很快就将自己视线落到了一个铺子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