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你我皆凡人(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原版的凡人歌,很好听,很耐听,让人回味无穷。
  但并不是很适合在演唱会上,由乐队来演唱。
  所以杜采歌稍稍冒了一点险,把这个版本搬运了过来。
  现在看起来,效果还行。
  接下来由彭斯璋唱第二段,又由段晓晨唱第三段,“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恋。爱人不见了,向谁去喊冤。”
  紧接着的高朝部分,便是除了董文宾之外,整支乐队汇入。
  大家都故意用比较朴素的唱法,也不去突出自己声音里的特质。
  杜采歌想用这样的演绎,来体现“凡人歌”的“凡人”味道。
  你我皆是平凡人。
  男女老少,有情众生皆苦。
  当一曲唱罢,收获的掌声非常热烈。
  其实杜采歌之前想过,可能歌迷们对“凡人歌”的接受程度不会很高。
  因为这首歌里蕴藏的东西,年轻人恐怕很难体会,需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才能懂得里边的酸甜苦辣。
  不过现在看来,反响还不错。
  其实呀,今晚的“老男孩”,“staringatthesun”,“假行僧”,这几首歌都是需要一点年龄、一点阅历,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和赏析。
  可能是因为今晚过来的歌迷,有不少已经接近30岁,甚至超过30岁了。
  平均年龄并不是很年轻。
  所以他们对这些歌曲的接受程度,还算不错。
  唱完后,杜采歌说:“接下来要演唱的,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首歌。我甚至考虑根据这首歌来写一本小说。”
  杜采歌说话间,乐队就已经开始演奏。
  当他说完,正好彭斯璋接过,开口唱道:“让我将你心儿摘下。”
  “试着将它慢慢溶化。”
  “看我在你心中是否仍完美无瑕。”
  简单,却又有着足够感情深度的歌词,让歌迷们瞬间安静了。
  心静了下来。
  仿佛一下子就被带入到一片幽静的森林,那爱情的森林里。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对21世纪中国文艺青年的影响,恐怕不亚于90年代古惑仔对中国社会的冲击吧。
  70年代的文艺青年谈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讨论保尔和冬妮娅无疾而终的初恋,探讨谢廖沙和丽达的革命爱情,保尔和丽达的错过,保尔的奋斗和奉献。
  80年代的文艺青年谈论《牛虻》,探讨牛虻性格形成的原因,幻想着牛虻和琼玛如果能走到一起会是怎样的结局,为牛虻最后的壮烈牺牲而感动。
  90年代的文艺青年,当然是要交流《飘》,谁不为斯嘉丽神魂颠倒?谁不喜欢白瑞德的风流倜傥?谁不感念梅兰妮的单纯美好?谁又没在青春年代喜欢上一个艾希礼,最后发现白瑞德才是她最需要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