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婚期将近(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世民这个长兄当的,确实有点憋屈。
  打不得骂不得,还得向祖宗一样供着。
  用了晚膳,李元瑷回到了府邸。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任命,李元瑷反抗不了,只能躺着享受了。
  相比他人需要实地考察,李元瑷这里作为一个后世人,还是有着先天性的优势的。
  首先关于港口的选择,这个想都不用想。
  泉州是不二之选。
  尽管中国海岸线狭长,但真正适合展开海上贸易的港口,这个时代唯有泉州。
  这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下几百年的发展经验结晶。
  中国最早的海上外交起点是泉州,宋元时期,计算各国与我国的海上距离的海图,都以泉州港为起点。
  面对历史上泉州港的繁华,以泉州港为起点,绝对是不会错的。
  根据实际发展情况,然后在选择宁波还是广州作为第二、第三港口。
  李元瑷躺在一时无眠,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郑和下西洋的情形,意识到想要丝绸之路的顺畅,必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
  不然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之日,就是海寇作乱之时。
  历史上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不就是因为船上带着大批的金银财宝,致使地方上的国王心存贪念,从而开始进攻明军?
  不过当时明军海船海军独步天下,随手就将之收拾了。
  这海上的商路一兴起,这种事情必然灰发生。
  一个个目光短浅的土著,他们哪里管你天朝上国是什么玩意,财先发了再说,至于后面的事,会不会受到报复,全然不顾的。
  这要向确保海上商道的畅通,拥有一支无敌天下的水军,拥有一支海上舰队,必不可少。
  “我大唐陆地上所向无敌,却不知海上如何?”
  “这要组建海军,战舰至关重要。还有大型的商船……”
  李元瑷一点点想着,突然觉得任重而道远。
  好在大唐的造船工艺还是可以的,他在工部任过职,现在还挂着侍郎的头衔,白领着俸禄呢。
  对于唐王朝的造船工艺有过一定的了解。
  这个时代其他国家的舟船大多以绳索绑扎的阶段,而大唐普遍采用钉接榫合法。
  唯有这种钉接榫合法制造出来的船,才能真正扛得住大海的风浪。
  不知不觉睡去。
  五月十六是大唐商王李元瑷迎娶徐家女的日子。
  李治已经开始为李元瑷操办婚礼了。
  古代婚礼的仪式讲究一个排场,李元瑷作为大唐亲王,排场自然不能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