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周年(2 / 4)
“知白多谢少傅的心意,这玉佩还请少傅拿回去吧。”许琛郑重地对穆飏说道。
穆飏笑了笑,便没有再坚持,只是说道:“玉佩不收,那我总得有点表示吧。”
许侯笑着说:“你要真想送,就给知白写幅字,昭文阁学士的墨宝,可比你那个玉佩值钱多了!”
穆飏:“又拿我打趣!子丁先生的墨宝可比我值钱多了。我还想请许侯为我引荐引荐呢。”
许琛不明所以,许侯愣了一下,随后笑道:“果然是昭文阁学士,什么都瞒不过你。你若想见,改天我叫季亭来家里便是。”
许琛大吃一惊,他没想到那个经常给自己带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的俊美小叔,竟然就是子丁先生。
子丁先生诗文卓绝,名声远扬,但其人却异常低调神秘。每年只四篇新作,篇篇都是极品。子丁先生每一年的手稿都会经由临安最大的青楼归雁楼拍卖,所拍资金一半经归雁楼送往当年生计最为艰难的省份惠及百姓,另外一半则与归雁楼三七分账,子丁先生只取其三。前些年有洪灾旱灾之时,子丁先生更是将自己的一份全部捐出分毫未取。
子丁先生文动天下,又心系百姓,是以许多文人都将见到子丁先生当做毕生心愿,而义商富豪们则以能拍得子丁先生的手稿为傲。
然而世人完全不知道子丁先生姓甚名谁,是何方人士。关于子丁先生常住临安的猜测也大多是因为归雁楼在临安,而当年令子丁先生才华震天下的一曲《鸣凤》,便是最先在归雁楼唱响。
有些人信誓旦旦地说子丁先生就是归雁楼的老板,也有人言之凿凿说子丁先生其实是某大户人家的女儿,一直藏在深闺之中,还有人说子丁先生是世外高人轻易不露于世。
其实当今世上,知道子丁先生真实身份的人,不超过十人。
穆飏:“大隐隐于世,谁能想到子丁先生会是晟王挚友、许侯亲弟呢。”
“那少傅是如何猜到的?”许琛好奇地问。
“是许公子自己告诉我的。”穆飏回答。
许侯:“我怎么不知道?若他自己承认了,这临安的文人早就要把我这侯府踏平了吧。”
穆飏:“季亭二字各取半,便是子丁。”
许侯:“这个早就有人猜测了,前几年季亭亲自出手拍下了子丁先生的手稿,还与子丁先生隔帘相拜,这谣言便不攻自破了。没有人会无聊到自己拍自己的手稿。更何况季亭和子丁先生字迹并不相同。”
穆飏:“是啊,可是若此人是一向行事不按常理的言公子呢?”
许侯听言,不动声色:“如风此话,我可听不明白了。”
穆飏笑道:“侯爷放心,言公子当年对我有恩。言公子病逝的消息我总是不信,只是想确认一下。如今侯爷帮我确认了。”
许侯无奈地笑了笑:“好你个穆如风,你诈我?”
穆飏笑了笑,说:“也并不是。我曾在晟王府上看到过那年许公子拍下的子丁先生的手稿。许公子花大价钱拍下的手稿,晟王却并没有将手书珍藏,而是随意地收在一本诗集之中,这对于痴迷诗文的晟王来说太过不寻常,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这手稿对晟王来说不过是寻常之物。我幼时曾有幸见过言公子早年的手书,当时言公子是右手执笔,而后来却听闻言公子惯用左手,心下一直纳罕。后来见到子丁先生的手稿,虽然字体有变,但笔锋的习惯却有保留,所以我猜子丁先生便是当年救下我的言公子,而左手右手,不过是一种掩盖罢了。又加上昔年传言,我便大胆猜测了。”
“言清手稿尽数销毁,只有那字条留在你手中,我就知道你早晚会猜到。”门外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许季亭跨门而入。许季亭今日穿着一身湖蓝色的长褂,腰间墨色蟠云腰带上缀着一颗不大不小的珍珠,腰带下挂着玉珏,身形挺拔健硕,一看便是贵胄公子。
“小叔!”许琛跟许季亭的关系很亲密,一见到他进来,便跑了过去。
“乖,小叔今天给你带好玩的了!”许季亭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巧的机括袖箭,或者应该叫腕箭更合适。
整个腕箭是个手环的形状,只在手环的正中藏有一个细小的发射装置,发射装置连着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头是一个指环,这细线和指环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纤薄透明,戴在手上若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而触发腕箭则只需打开腕箭的开口,将细线绷紧即可。细线一旦绷紧,机关被触发,藏在手环之内的细箭便会射出,整个手环最多可藏五根细箭,手环内部还有自动上箭的机括,这种腕箭,是最适合防身的。
穆飏看到许季亭进来,躬身一拜:“如风见过言公子。”
许季亭摆了摆手,说:“言清的墓在皇陵旁,想必穆大人是祭拜过了。”
穆飏立刻会意:“是我失言了,今日得见子丁先生,三生有幸。”
许季亭入座,将许琛抱在怀里,一边教着许琛使用那个腕箭,一边说:“你还是叫我季亭吧,什么子丁先生,不过是个穷酸书生。” ↑返回顶部↑
穆飏笑了笑,便没有再坚持,只是说道:“玉佩不收,那我总得有点表示吧。”
许侯笑着说:“你要真想送,就给知白写幅字,昭文阁学士的墨宝,可比你那个玉佩值钱多了!”
穆飏:“又拿我打趣!子丁先生的墨宝可比我值钱多了。我还想请许侯为我引荐引荐呢。”
许琛不明所以,许侯愣了一下,随后笑道:“果然是昭文阁学士,什么都瞒不过你。你若想见,改天我叫季亭来家里便是。”
许琛大吃一惊,他没想到那个经常给自己带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的俊美小叔,竟然就是子丁先生。
子丁先生诗文卓绝,名声远扬,但其人却异常低调神秘。每年只四篇新作,篇篇都是极品。子丁先生每一年的手稿都会经由临安最大的青楼归雁楼拍卖,所拍资金一半经归雁楼送往当年生计最为艰难的省份惠及百姓,另外一半则与归雁楼三七分账,子丁先生只取其三。前些年有洪灾旱灾之时,子丁先生更是将自己的一份全部捐出分毫未取。
子丁先生文动天下,又心系百姓,是以许多文人都将见到子丁先生当做毕生心愿,而义商富豪们则以能拍得子丁先生的手稿为傲。
然而世人完全不知道子丁先生姓甚名谁,是何方人士。关于子丁先生常住临安的猜测也大多是因为归雁楼在临安,而当年令子丁先生才华震天下的一曲《鸣凤》,便是最先在归雁楼唱响。
有些人信誓旦旦地说子丁先生就是归雁楼的老板,也有人言之凿凿说子丁先生其实是某大户人家的女儿,一直藏在深闺之中,还有人说子丁先生是世外高人轻易不露于世。
其实当今世上,知道子丁先生真实身份的人,不超过十人。
穆飏:“大隐隐于世,谁能想到子丁先生会是晟王挚友、许侯亲弟呢。”
“那少傅是如何猜到的?”许琛好奇地问。
“是许公子自己告诉我的。”穆飏回答。
许侯:“我怎么不知道?若他自己承认了,这临安的文人早就要把我这侯府踏平了吧。”
穆飏:“季亭二字各取半,便是子丁。”
许侯:“这个早就有人猜测了,前几年季亭亲自出手拍下了子丁先生的手稿,还与子丁先生隔帘相拜,这谣言便不攻自破了。没有人会无聊到自己拍自己的手稿。更何况季亭和子丁先生字迹并不相同。”
穆飏:“是啊,可是若此人是一向行事不按常理的言公子呢?”
许侯听言,不动声色:“如风此话,我可听不明白了。”
穆飏笑道:“侯爷放心,言公子当年对我有恩。言公子病逝的消息我总是不信,只是想确认一下。如今侯爷帮我确认了。”
许侯无奈地笑了笑:“好你个穆如风,你诈我?”
穆飏笑了笑,说:“也并不是。我曾在晟王府上看到过那年许公子拍下的子丁先生的手稿。许公子花大价钱拍下的手稿,晟王却并没有将手书珍藏,而是随意地收在一本诗集之中,这对于痴迷诗文的晟王来说太过不寻常,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这手稿对晟王来说不过是寻常之物。我幼时曾有幸见过言公子早年的手书,当时言公子是右手执笔,而后来却听闻言公子惯用左手,心下一直纳罕。后来见到子丁先生的手稿,虽然字体有变,但笔锋的习惯却有保留,所以我猜子丁先生便是当年救下我的言公子,而左手右手,不过是一种掩盖罢了。又加上昔年传言,我便大胆猜测了。”
“言清手稿尽数销毁,只有那字条留在你手中,我就知道你早晚会猜到。”门外一个清亮的声音响起,许季亭跨门而入。许季亭今日穿着一身湖蓝色的长褂,腰间墨色蟠云腰带上缀着一颗不大不小的珍珠,腰带下挂着玉珏,身形挺拔健硕,一看便是贵胄公子。
“小叔!”许琛跟许季亭的关系很亲密,一见到他进来,便跑了过去。
“乖,小叔今天给你带好玩的了!”许季亭边说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巧的机括袖箭,或者应该叫腕箭更合适。
整个腕箭是个手环的形状,只在手环的正中藏有一个细小的发射装置,发射装置连着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头是一个指环,这细线和指环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纤薄透明,戴在手上若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而触发腕箭则只需打开腕箭的开口,将细线绷紧即可。细线一旦绷紧,机关被触发,藏在手环之内的细箭便会射出,整个手环最多可藏五根细箭,手环内部还有自动上箭的机括,这种腕箭,是最适合防身的。
穆飏看到许季亭进来,躬身一拜:“如风见过言公子。”
许季亭摆了摆手,说:“言清的墓在皇陵旁,想必穆大人是祭拜过了。”
穆飏立刻会意:“是我失言了,今日得见子丁先生,三生有幸。”
许季亭入座,将许琛抱在怀里,一边教着许琛使用那个腕箭,一边说:“你还是叫我季亭吧,什么子丁先生,不过是个穷酸书生。” ↑返回顶部↑